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将EXPLOITATION译成"剥削"质疑>一文认为把EXPLOITATION一词译成"剥削"是扭曲了词义,应该译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这是不对的.其实,在英语中EXPLOITA-TION有"剥削"之义,可以译成"剥削".汉语中的"剥削"概念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但与EXPLOITATION的翻译无关.  相似文献   
4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经济目标是“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手段。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漫长的历史过程,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都可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但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手段。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因而只有实行以市场为基础、以国家计划干预为主导的“混合经济体制”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完善分配制度调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将经济落后的省区和经济发达的省区相比,两者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水平上。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省区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存在有误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会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剥削会影响共同富裕;担心富人的财富越来越多会引发社会危机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4.
王伟 《社会福利》2014,(11):35-37
正为不断完善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使慈善超市以良性的方式运作,必须通过寻求多种渠道,采取有效的策略。构建完善的外部环境、提升慈善超市自身能力和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三个层面是发展慈善超市可供借鉴的应对策略。策略一:构建完善的外部环境完善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支持。国内慈善超市大多是在政府部门(主要是各地民政部门)的倡导下发展起来的,发挥政府机构的行政动员优势,对处于创办初期的慈善超市来说,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慈善超市需要有充足的物资供应来维持其本身的运作,政府作为慈善超市的发起人,理应为慈善超市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5.
私营经济中的剥削是指企业主凭借对生产资料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剥削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雇主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私营经济是一种比个体经济更先进的经济关系;是一种天然的市场经济形式,能促进市场经济较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生产力标准来全面认识和评价剥削.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大胆利用;又要看到其消极作用,进行必要的限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导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6.
邱飒爽  涂金坤 《河北学刊》2008,28(3):133-136
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只能由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实行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扣除各项必要税费后,能按其对生产总资本投入的比例份额占有剩余劳动成果;其次要逐步消灭社会主义还存在的因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的大小不同和拥有的生产资本的多少不同而获取的剩余劳动成果差别悬殊这一"按资分配"的剥削残余。剩余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指引了如何消灭剥削的方向,这是《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47.
“剥削”概念是透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切入点。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剥削方式由强制性的“你应当”转换为激励式的“你能够”,原本被动的“他者剥削”逐渐过渡为主体主动的“自我剥削”。此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合二为一,“绩效劳动”以更为隐蔽和深刻的方式成为“异化劳动”在当代的新型变体。“自我剥削”的深层根源在于,资本将它的增殖欲望转化为主体自身的欲望,并通过强制的“进步力量”和“竞争逻辑”极尽对主体潜能的挖掘与利用。在数字资本的宰制下,人的“自我异化”以“自我实现”的面貌呈现,“自我剥削”的本质仍然是“他者剥削”。  相似文献   
48.
中世纪英国农奴个人物质力量的增长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薇 《青海社会科学》2001,2(3):109-112
在我国现行的世界中世纪史教材中 ,普遍强调农奴所受剥削的一面 ,很少或者根本不提农奴对封建社会的推动作用。这种抽取人的作用的历史 ,既不是真实的历史 ,也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的理论。本文力图通过英国农奴身份演变的过程来说明农奴个人物质力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长是英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农奴身份的演变在中世纪英国农奴被称为维兰 ,按照惯例他们世袭地占有一块被称为维尔格特 (Virgate)的份地。在不同地区份地面积不等 ,最高可达 80英亩 ,最少一般为 5英亩。当时人们把占有 30英…  相似文献   
49.
对劳动异化和剥削理论所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剥削究竟是在商品生产中发生的,还是在产品分配中发生的?另外,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如果不通过实施强制劳动,它还能否产生剥削呢?我们只要通过对强制劳动当中资本家对工人劳动时间分配上的分析,就不仅可以论证剥削的存在,还能清楚地说明剥削的程度.  相似文献   
50.
私有制、剥削和阶级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历史现象。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会存在用生产资料私有权占有他人劳动即剥削的现象,从而社会也就必然要划分为阶级。私有制和剥削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能够适应、刺激甚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私有制和剥削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从而阶级能够长期存在的历史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