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6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358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3493篇
理论方法论   539篇
综合类   6001篇
社会学   344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667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钱特皮是宗教现象学方法的创建者,他从宗教学视角对神话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这代表了比较神话学的一个重要取向。从这一方法出发,他对神话现象进行了非历史的或系统的、非神学的以及反化约论的解释,对当时的主要神话理论进行了批判总结。他反对神话学中的各种寓言式解读,包括实用式解释(犹希迈罗斯主义)、心理式解释与自然式解释,而强调要重视神话本身的特质。他认为神话学必须依靠直接的直观来把握住神话的有机整体,让神话的精神自己起作用。这一视野预示了20世纪神话现象学发展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82.
韩非子的“人情”主要指人在处理人己物我关系时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真实情态。其“因情而治”的治道设计有助于君主顺应并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定势,在掌控和控御臣民之“人情”共性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使政治事务和社会生活整齐划一,既可以克服君主德智不足的弊端,又能够实现以简驭繁的高效治理。“因情而治”的内在要求是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臣民各处其宜、皆用其能,在臣民各守其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中为国家贡献智慧和才干,君主则在臣民之具体作为中保持“无为”姿态。韩非子“因情而治”治道方略的理论渊源正在黄老那里,韩非子将黄老立足“天—地—人”宏大视野下展开的“因情而治”收缩至君臣关系的维度以佐助强力统治。  相似文献   
83.
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与儒家命论也是类似的,但其"身命"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墨家的"非命"论否定了《命训》和《心是谓中》中的"大命"和"天命",而肯定了"小命"和"身命".《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命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命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非命"论和黄老学、 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庄子的顺命观则与三者均不同.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命,体现了战国精神.  相似文献   
84.
从顺应论视角出发,以2020年中国和英国各自发布的能源白皮书为研究语料,采用语料库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考察两国能源白皮书有关能源转型话语的动态建构。研究发现:中英两国能源白皮书均重视本国的清洁能源发展,主张技术赋能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同时,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不同,两国白皮书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中国能源白皮书动态展示中国未来的能源政策及规划,将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为全球能源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积极贡献者;英国能源白皮书静态描绘面向未来的能源发展路线图,将英国的国家形象建构为脱离欧盟后再次引领世界碳减排的先驱者。上述异同是两国政府积极顺应各自所处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86.
87.
全面抗战时期,因为日、伪军与国民党政府的掠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危机。特别是1941年之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劳动力、牲畜与农具都出现短缺,在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当地农民的生产与革命积极性也遭遇挫败。为激活生产,破解困局,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推行“按家计划”,在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思想动员的前提下,通过组织规划和典型示范等举措,将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劳动合作,在互助中提高大家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不仅使农业产量得到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激发了生产热情,支援了抗日战争,并在这个过程中锤炼了根据地军民应对困难、坚持斗争的勇气和意志,从而成为延安精神的另一个样本。其劳动互助的相关经验,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8.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89.
巴斯对于族群的边界、族群认同及族群间的互动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族群是社会建构的,调查群体的实体和意识形态时注意力应该聚焦于群体边界,并把族群互动作为讨论的中心,认为族群认同的形成贯穿于吸纳和排斥的关系过程中。其对于巴斯的观点也作出了具体而详细的梳理,看到了田野调查对族群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他将富尔人和巴加拉人的族群融合与拉迪诺人和土著印第安人的相互排斥进行对比,并通过民族性的原生论和工具论进行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90.
秦小红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148-157
经济法成熟的标志是已建立一套具有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法律规范体系。问题导向的经济法研究范式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制度需求,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制度性解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造成经济法学体系的"法律空洞"。在法治经济要求下,必须建立引领和规范经济运行的经济法规范体系。以规范为基础的经济法学必须对已有理论进行系统化的规范性解释,为经济法规范体系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为此,必须言说经济法学总体论、结构论、功能论的解释体系,对经济法的制度背景、制度构成、制度实施进行体系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