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17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907篇
理论方法论   139篇
综合类   2216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通过回顾前后两期孵化条件相似但关系形态不同的农村生计互助小组的培育经验,发现关系性因素是影响生计互助小组建设成败的关键。单向的小组与社会工作者(机构)的关系、小组与社区关系脱节、含混不清的市场关系定位等是导致农村生计互助小组遭受挫败的根本原因。社会工作者在培育生计互助小组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组员之间原有关系的维护,社会工作者与小组之间互为主体的核心关系构建,强化小组与社区的联结,明确互助小组在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的目标定位,从而更好地构建小组与社会工作者、社区、市场多重互倚合作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2.
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经历了从“权威为本”向“证据为本”再向“互构实践”的转型过程,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割裂性”转变为“更深层次的融合”,逐步迈向“互构性”动态结构,这为解决我国社会工作在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的历史脉络,总结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建构与实践之间的历史互动关系以及“互构实践”发展趋向;其次,解析了“互构实践”的三层意涵,探讨了“互构实践”的核心理念及其相互关系,发现“知识”与“实践”的“互构性”关系建构促成了更深一步的方法综合与行动反思;最后,结合国内研究与西方经验,总结了树立促进“知识”与“实践”之间深度融合的意识、拓展基于“主体性”与“社会性”的本土反思性知识结构、发挥“专业知识共同体”在长时段、持续性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功能等启示,以期为中国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整合与理论建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3.
“民族互嵌”是当下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领域的新兴概念,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官坝村作为鄂西南地区因历史移民而形成的民族互嵌式村落,来自异地的多民族人口汇聚于此,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居住格局相互交错为表现形式的空间互嵌关系,以基层市场、礼物经济为纽带的经济互嵌关系,及以语言融合、信仰交融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互嵌关系。受互嵌关系的影响,官坝村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频繁深入,民族关系和谐稳定。本文旨在通过对官坝村的案例分析,揭示民族互嵌式村落的形成演进过程,为当今“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4.
伴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以及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基层导向和实践的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尤其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社会资本进行社区和居民两个维度三个层面的解构,打破以往单向培育的关注点,进行双向培育互构的探索,并以C社区商业街联盟为实践缩影,讨论其现实可行性,并从社会组织自主性、治理限度和治理有效性三方面对两者的培育进行风险分析,试图在社区社会组织日渐饱和的情境下探索未来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5.
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互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近代珠江三角洲缫丝业的技术变革为主线,考察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原先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的解体。文章还分别考察了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技术革新者、原有社会体系的维护者(政府和士绅阶层)以及农民(后来分化为缫丝工和蚕农)在这场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行为。最后,文章指出,在理解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都有其各自的片面性。这一段时期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表明社会因为技术的组织刚性而产生结构重组;同时,建构中的技术也会因为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被改造。由此形成了技术和社会的互构。  相似文献   
36.
建设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是必然要求,其中环境法治不可或缺。中国式的环境法治必然要重视党内法规的特殊法治和治理功能。可从着力发挥党内法规在环境法治中的特殊作用、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规范功能、推动构建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制度文明三方面,揭示出环境党内法规所秉持环境系统观、环境效能观、环境文明观的政理法理。环境党内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境党内法规所承载上述治理逻辑的规范样态,不仅包括符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严格形式要件的狭义党内法规,也包括引领环境法治发展的环境政策、起到监督保障等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从环境党内法规的政治功能和规范效力来讲,将以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为主要载体的环境政策视为广义的环境党内法规,符合新形势下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构筑的核心要义。从目前党内法规体系的构成情况看,起到监督保障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成为了主力军,但其数量庞杂又单线作战的实践困境使其亟需完善以形成治理合力。因此,应进一步探讨党的环境政策和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向狭义党内法规的有机转化,使狭义的环境党内法规成为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主体部分。广义视阈下的环境党内法规,在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发挥着规范、治理与重塑的制度功能。环境党内法规通过将党的不成文的环境文明提炼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形态,从而使其获得长远的效能力和长期的执行力。环境党内法规通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赋能,从而全面发挥其环境治理的政治效能、预防效能和发展效能。环境党内法规以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的政治结构为环境文明奠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为环境文明铸魂、以党规国法共治为保障的外部制度为环境文明塑形,使其实质上具备了打造人类环境文明新形态的重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完备的环境党内法规体系对上述功能的系统发挥尤为重要,因此,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党内法规,还有待进一步体系化完善。  相似文献   
37.
所谓“对话”,可以释义为“交流”,即相互沟通之意。它包括 :(1 )作为哲学思想载体的“人”、即哲学家之间面对面的交谈 ;(2 )上述哲学家通过其论著间接地相互了解、评论和吸取对方的思想 ;(3 )当前人哲学家的思想物化为“论著”后 ,这些论著便成为该国的哲学思想文献 ,后人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了解和吸取对方的思想。基于上述理解 ,本文以“面向 2 1世纪的中日哲学对话”为题 ,着重就当代中日哲学交流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简略地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  在二千余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中 ,哲学思想的交流始终是其重要的内容。近代以前 ,由于中…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中神秘的互渗入手,比较分析拉美式的直接互渗和西藏式的间接互渗,并从两位作家共同的现代思维中,确定出他们弃原始互渗而求现代阐释的心迹。  相似文献   
39.
文章在构式语境下对反义词共现构式的交互主观性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反义词共现构式在本质上具有交互主观性特征;反义词共现构式的交互主观性高度依赖构式语境,其中,构式语境(较复杂构式)和构式反义词项(较小构式)之间的交互是前提,构式语境对反义词项语义特征的压制是"催化剂",使得反义词共现构式不再被最大限度地客观识解,主体的...  相似文献   
40.
刘小平 《青海社会科学》2007,(1):145-148,159
存在主义者萨特和道家老庄对自由问题都有深刻论述,他们的学说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中,但对新时期文学都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他们的自由观在“自由的学说地位”、“自由的内涵界说”、“自由实现的方式”、“自由实现的结果”等四个方面都有会通之处,并且能够在文学研究中进行相互诠释、阐发,因而可以共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