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1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贿赂在五代历史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上自君主、权臣,下至士兵、降将以及边疆少数民族,都成为贿赂对象。形式多样、名目繁多、目的复杂、功能齐全、公行无忌、惩治困难是这时期贿赂现象的特点。贿赂公行导致吏治腐败、社会动乱、边防危机,还是一些政权衰亡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02.
傅明根 《甘肃社会科学》2007,(1):217-219,166
本文旨在借用语境学理论来分析阐释,形成或影响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时代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各种语境.其中重点要考察的是影响第五代电影改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分析第五代电影改编所面对的不同形势.在本文看来,80年代的国内形势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政治语境"为主导,而90年代则基本上转向以"经济语境"为主导.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术界对五代刑法的评价,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五代刑法残酷的观点根据不足。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一、五代刑法严酷只表现在一个很短时期,不能代表整个五代时期的情况;二、从所谓五代新出现的刑名分析,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三、五代的司法制度及种种防滥刑的措施,可以保证社会能基本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四、《唐律》的立法原则破坏于中唐,而非五代时期。关于五代刑法的重新评价,对修订《中国法稍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第五代"电影作为从我们民族文化"原点"上绽放的艺术花蕾,标志着中国电影现代性的崛起.在质的意义上,它体现了由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影人高擎着马拉松式的"文化火炬"所实现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但是,在我们的学术界却存在着一种所谓"后殖民"或新左翼激进文化批判的话语,对张艺谋和"第五代"电影给予了种种否定性的"盘点".这类"盘点",貌似激进,究其文化立场却退回到了前新时期式的保守状态,对于"第五代"电影给予了根本性的解构.本文则以史实为据,对于上述形左而实右的论点提出了质询和驳难.  相似文献   
105.
唐末五代文人基本上以儒家入世精神为基础 ,他们期望改造不安现实 ,为了避免动乱之中的恐怖氛围借历史题材创作了较为委婉的咏史诗。但这种咏史诗亦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他们要求借前代误国的事实作为反省、警戒的借鉴。此时期咏史诗表现出作者的入世精神和作者的个人感情 ,因此 ,分为讽刺当世的方面和作者的悲叹之感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的奴隶社会究竟终止于何时,这一问题目前虽然尚无定论,但学术界一般的意见,都认为应在春秋战国之际。不过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古代多民族杂居,社会发展又不平衡,大部份区域至秦汉时代仍然处于奴隶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于这一部分民族奴隶制的研究,无疑的属于中国奴隶制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所呈现出的若干规律性,也将大大丰富中国奴隶社会历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7.
诸科取额调整是五代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宋元之际的马端临认为其原因为乱世士人"能文"少而"贴诵"多。据《新唐书·选举志》所言"有司选士之法"决定于"士之进取之方"和"上之好恶、所以育材养士、招来奖进之意",以此检讨马氏之说,其说值得商榷:诸科额数调整虽然受士人科举趋向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的意志;五代主持国子监刻印经书和知贡举皆为文臣,后唐刻印经书及后晋调整诸科取额,此二事作为尊经崇儒的举措,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文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诸科取额受铨选的员阙制约,其调整表明选官中身份和权力的国家取向,推动武人政治的士人化。这表明五代文臣对诸科取额调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晚唐五代享乐词为研究对象,按其内容,分四大类加以描述,同时指出,此时享乐词的作者,在描写末路狂欢的生活时,多怀着好景不长的悲叹。喜极而悲、百感交集的情绪,使晚唐五代享乐词在艺术上呈现出抒情"距离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9.
正[古蜀国的兴与哀落] 在四川的称谓中,"蜀"是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至今仍与"川"字共同作为四川的简称。"蜀"之名最早见于甲骨文,传是因古蜀王教民桑蚕,"蜀"代表了"桑中虫"的意思,四川是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四川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四川  相似文献   
110.
五代时期的社会局势,大致是北方长期战乱频繁,南方则较长治久安。这是南方九国推行保境安民政策的结果。持续的战乱使社会满目疮痍,统治者需要医治战争的创伤,割据统治者需要巩固既得权位,儒士们的积极倡导等,是南方九国推行保境安民政策的原因。南方割据政权推行的保境安民政策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南方各国推行的保境安民政策,使战争减少,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文化也取得一定成就,为我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