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4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管理学   209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10篇
人才学   13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50篇
理论方法论   504篇
综合类   7762篇
社会学   722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949篇
  2010年   1018篇
  2009年   976篇
  2008年   1089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752篇
  2004年   730篇
  2003年   555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211.
关四平 《学术交流》2012,(1):149-156
唐代人鬼婚恋题材小说从结局角度可将其归结为中途分手型、昼别宵会型、晦明交错型等几种类型。从审美层面观照,魏晋六朝是把鬼女作为鬼来写,而唐人则把鬼女当作女人来塑造,大多达到了外美与内美的统一。外美是粗线条的勾勒,内美则突出某一鬼女形象的某一侧面之美,状写其或善良、或贤淑、或才能出众等不同色彩,这就使众多鬼女形象具有了一定的个性特征。从感情层面观照,唐人的新变在于:婚恋感情表现更细腻、更浓烈,鬼女形象的美质更丰富、更突出。不仅外貌的描写更具体、更普遍,而且内在美的展示更全面、更含蓄。与此相应,唐代小说家对鬼女形象的赞美程度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12.
《可乐》2012,(5):2-2
一颗丹心,一身傲骨,一生执念,一段传奇,这就是10、11年网络最热修真小说《仙逆》所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213.
《消闲演义》是清末民国旗人报刊小说家程道一创作的一部以清代历史为题材的满族说部,该说部"以摄政王(多尔衮)始,以摄政王(载沣)终",全著约150余万字。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旗人的忠孝观念、语言认同、文化认同等的梳理,指出了旗人在形成本民族族群认同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华民族这一更大范围的族群认同;同时文章就旗人大中华视域下五味杂陈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14.
20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中国大众小说的诞生,并出现了一批兼有文学性与商业性双重价值的文学作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大众小说聚焦城市与城市中的人,有明显的商业动机与娱乐功能。这也因此造成了这类小说文本中典型人物的缺席与含蓄美的削弱,淡化的启蒙意识在文字间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215.
煤矿工业题材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区域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独特的创作姿态和文学精神。当代煤矿工业题材小说并没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沉溺于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社会时尚中,而是以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中国煤矿工业发展、煤矿日常生活世界等领域进行审美观照,在社会的转型和艰难的发展中坚守人文精神,呈现自身独特的审美品性。这类小说作家敏锐地把握和洞悉煤矿世界中的苦难真相,寻找一种担当真相的力量,让人们在审美的世界中获得精神的抚慰和情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216.
菲华作家施柳莺的文学创作以丰厚的文化意蕴、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彰显出作者杰出的文学才华、高雅的艺术品味,是菲华文坛不可多得的收获。施柳莺既是一位感性的富有诗人气质的作家,又是一位立足现实理性思考人生的作家。其散文感情真挚、血肉丰满、有情有义,有巨大的感染力。其小说塑造了一组信念坚定、追求执着、个性鲜明、诗意隽永的女性形象,是对菲华文坛的重要贡献。叙事简洁,结构跳跃,行文富有张力,尤善建构戏剧性的情节,彰显人物命运与性格;善于化用中国传统文学意象,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语言清丽、优美,简约、跳脱,细腻中饱含深情,婉转中带着刚劲,诗情洋溢,韵味绵邈,风格幽婉,独具风采。  相似文献   
217.
面对大众传媒时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文学文体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自身的文体特性与功能,以适应新时代受众的接受诉求。王芸的小说就是典型个案,它们普遍表现出向现代媒体叙事特性亲和的趋向。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叙事主体的公共媒体身份的去性别化;叙事内容的日常热点人事的去典型化;叙事语言的泛修辞化包装的唯美化;叙事文体的故事本体回归的讲述化。它们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特性与功能,体现出向大众传媒讲述故事的文体特性融合的走向。  相似文献   
218.
<正>说到三国里的人物,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评论者都认为智商最高的当属诸葛亮。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智商确实高人一筹,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能成为诸葛亮对手的人屈指可数,在这些可数的人里面,司马懿当推第一。但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的表现不如诸葛亮呢?这里面固然有小说作者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更主要的是司马懿把握的平衡之道,他对此道理解得可谓深入透彻,运用得神乎其神。他完全可以凭借魏国的经济、军事和人才等优势打败诸葛  相似文献   
219.
美国后现代小说《白雪公主》主要嫁接于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其中也穿插了其他经典童话故事的情节。唐纳德·巴塞尔姆运用互文性将文本历史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所进行的诗学构建,是对文本历史的承续与反叛,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创作的锐意创新。在互文性的框架下解析《白雪公主》的童话隐喻,旨在阐述文本表面散漫的叙事风格背后隐藏的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20.
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为明代社会生活之镜像。寄生词曲中最为常见而又特色突出的社会生活描写主要在服饰生活、饮食生活、居住生活、娱乐生活等方面,以此可以窥明代社会生活之全貌。探讨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与社会生活之关系,有助于深化明代词曲和明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