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9篇 |
免费 | 120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8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27篇 |
丛书文集 | 1474篇 |
理论方法论 | 255篇 |
综合类 | 1847篇 |
社会学 | 119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285篇 |
2010年 | 266篇 |
2009年 | 287篇 |
2008年 | 308篇 |
2007年 | 245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71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就物质条件而言,正义主要与人们的横向利益分配相关,其必要性并不因为物质的极度丰裕或者极度贫瘠而消失;就主体力量而言,现代民主社会的弱小个体可以联合组成利益团体,使自己的力量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就实施界限而言,正义原则应当应用于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但民族共同体仍是首要的分配领域;就心理特征而言,没有必要对人们的认知设定过强限制,弱化的无知之幕并不妨碍正义原则的达成.人们希望收入受到一种底线保障,但非遵循最大最小值原则,无限度地提高处境最差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邹佳呈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2):7-9
苏格拉底从培养个人道德出发来阐释正义,寻求德性在实践上与生活的内在一致性;他以美德为知识,把德性因素注入到正义观念之中,赋予正义内在伦理性的内涵,从德性和智性中来寻求把握,通过个人自制伦理的方式获取正义,并以法的形式维护正义。 相似文献
13.
许霆案引发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霆案是个普通的案件,却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许霆案已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但是许霆案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的法理值得我们每一个法律人去深思.司法正义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司法正义包括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许霆案一审判决量刑不符合实体正义,案件审理过程中程序正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体不公影响的仅仅为个案,程序不公则必将破坏整个国家的司法体制.因此,程序正义优于实体正义的理念在当代中国意义非凡.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成为司法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媒体监督应促进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法有局限性,应及时地修改完善相关的司法解释或正确运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期弥补法律和现实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讲和谐可以通过正义和超越正义两种方式来实现.虽然在直观上超越正义的社会、相互关怀的社会似乎是更加和谐的社会,但在现代社会只有正义的方式才能保证和谐,超越正义反而会导致压迫、带来不和谐.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关于社会是否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需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的主要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安排能否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的政治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分配的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权力、财富、机会、收入、职位等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如何使人们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所谓的分配正义问题.而一个社会秩序的良好和有序与否,从其基础条件来看,就在于人们能否按照某种公正的程序平等地获得其社会生活必需的那些社会物品.就此意义而言,分配正义的问题是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建立起良好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形成了公正秩序的社会.探讨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将使我们对分配正义问题对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意义产生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抒情诗人萨福被称为第十缪斯,这一称谓在古希腊诗教传统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耐人寻味.在传世的唯一一首完整歌诗中,萨福吁请女神阿芙洛狄忒给大地带来爱的正义,似乎诗人力图以此疗治因神义秩序濒于破碎而动荡难安的人心和人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之兴起与走势——基于环境正义与环境诉讼价值进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环境污染及其造成的损害日益严重,客观上对损害救济的相关法律提出了变革与发展的要求。然而,传统环境侵权诉讼在原告资格、诉讼事由和诉讼主体——环保团体的诉讼资格方面面临诸多困境。环境公益诉讼在原告的起诉资格、诉讼标的、诉讼事由以及诉讼性质等方面,弥补了传统环境侵权诉讼的缺陷,在实现环境正义、保护环境公益、救济环境损害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日本票据法实务中所承认的权利滥用抗辩,进而分析了权利滥用抗辩的构成要件,对权利滥用抗辩各种理论学说进行了分析检讨,最后深入分析了权利滥用抗辩的理论基础,期望对我国票据法司法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吴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伊阿古形象,一直作为离间者、阴谋者而定格为典型的恶人形象,其人格特征也总以多行不叉必自毙的简单判断匆匆盖棺定论.可一旦追问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内在逻辑,追问阴谋者崩渍、毁灭的根本原因,则语焉不详.其实,任何以阴谋手段谋取利益者,主要都是利用谣言搬弄是非、颠倒黑白,使特定目标人或受害者丧失判断能力,从而错误地为阴谋者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甚至助其达成目的.但是,阴谋者的阴谋行为总有一种内在的无法克服的被动困境,从而使正义战胜邪恶的逻辑永恒应验.这一困境的主要特征就是努力使目标追求不为人知,从而使正常追求行为成为不可告人的秘密;自视与他人评价的巨大反差导致的怨恨、不满,要通过罪恶手段去释放,并谋取自己认可的公正;将自己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失误的基础上,导致预期结果的依赖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因素就是阴谋者的目标追求因间接、曲折的方式而远离预期结果,被动地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归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