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60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30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信息方式是建立在语言学、符号学基础上的对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社会交往或交流方式,以及时电子媒介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描述和批判.信息方式概念之所以比照生产方式概念提出来,是因为在当代信息方式具有生产方式在19世纪同样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方式本身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每一个历史形态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对社会的构建功能.狭义的信息方式是指电子媒介信息方式,在批判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时波斯特是在狭义的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32.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丁的《史集》为研究蒙古人统治之前中央亚细亚草原上鞑靼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拉施特丁认为,蒙古人统治之前中央亚细亚草原地区的居民以突厥部落为主,其组织"结构"为6个鞑靼人国家。本文以鄂尔浑和叶尼塞河流域突厥如尼文碑铭记载为依据,参照汉文史籍、敦煌和波斯手稿等的记载,探讨了9—12世纪在甘肃和新疆的广阔地域内活动的鞑靼人及其政权、9世纪上额尔齐斯河流域基马克人及其部落联盟的形成与鞑靼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伟大变革,从根本上颠覆了历史及社会问题的分析模式。对共同富裕问题,脱离特定历史时代的分析探讨或为缘木求鱼。共同富裕思想的产生及其实现紧密依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在其自身体制内无法解决两极分化的矛盾,共同富裕难以实现;社会主义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前提,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完全自由地发挥其全部力量,历史性地承担起共同富裕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34.
生活在广西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这里流传着一个百年奇俗:小伙子爬楼求爱。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前提出发,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即生产力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生产方式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生产方式视域以生产力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力视域,人的发展视域以生产方式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方式视域,从而得出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的概念。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世纪、新实践和新任务要求中国人重新准确地全面地把握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36.
"中国模式"是中国历史传统与世界文明融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的、尚在探索的道路。从国际横向比较和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纵向演变角度探寻"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混合经济模式、以党内民主为特征的威权政治模式、基于关系的社会结构模式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中国模式"的形成既是文明方式的更新也是历史的延伸,历史与传统的差异使各民族与国家造就各自的发展模式和文明形式。  相似文献   
37.
王绍东 《河北学刊》2012,32(5):60-64
从人类文明史整体发展阶段而言,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游牧生产方式落后,农耕生产方式先进;游牧民族进攻,农耕民族防御。在长城以北发展游牧经济,既突破了环境对人类的限制,又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在战国秦汉时期,农耕民族处于总体上的进攻与扩张,战术上的防御与退守态势,而游牧民族则处于战略上的退缩与战术上的进攻态势。  相似文献   
38.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观念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敏  王广 《学术研究》2008,3(2):69-75
马克思争思格斯以深逮的历史视角、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强烈的现实关切对正义观念进行了科学分析.他们认为,正义是人们对现实分配关系与自身利益关系的道德评判,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符合自身利益关系的分配关系说成是正义的;人类社会的正义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充满着剧烈的变化;正义观念嬗变的总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持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正义现;无产阶级的正义现不是追运抽象的、动听的正义口号,而是消灭阶级.这几个方面前后衔接,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9.
张春姣 《学术交流》2003,45(2):10-14
马克思在对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基本特征的揭示过程中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思想。认为社会历史发展道路 ,既是统一的 ,又是多样的 ,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不仅指出了俄国革命道路 ,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关于社会历史进程问题和社会历史尺度问题 ,马克思亦做了辩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0.
资源紧张,劳动方式落后,效益比较低等现状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要促进“三农”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沿用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已经行不通,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