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9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2篇 |
民族学 | 61篇 |
人才学 | 18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830篇 |
理论方法论 | 96篇 |
综合类 | 1341篇 |
社会学 | 75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54篇 |
2008年 | 198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刘志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44
本文通过"抱布贸丝"、無通亡、生杖等词语的考释,提出训诂要重视当代考古学的成就,要关心古文字的研究成果,在探索中古汉语双音口语词的合成词词素意义时要和词的意义演变结合起来。所有这些为当代训诂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补充建议。 相似文献
72.
卢燕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7-12
中晚唐江南诗僧在唐诗作者群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被称为"会稽二清"的清昼、清江,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文章论述了"二清"名称的由来、"二清"的交游、其诗歌手法在入静、诗禅互喻、意境表现等方面对于中晚唐僧诗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3.
晚清经贸重心缘何由广州北移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重心由广州北移上海。本文对这个变化产生的原因,作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从地理因素、五口分流、历史传承、外资流向、人文政治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4.
龙是一种文化符号,像烙印一样刻在华夏儿女的心中.同样,龙在叙事,在讲述中华文明自萌生至今的故事.这部故事书非尺牍所能容纳.自古三皇五帝至今,历史长卷厚重无比,龙文化叙事遍布钱币、服饰、书籍、玉器、瓷器、青铜器、壁画和各种行为艺术,如赛龙舟、舞龙灯等.文章删繁就简,龙文化的物质呈现载体聚焦于钱币.在历朝历代的钱币上最集中地表现龙文化的是晚清钱币.晚清钱币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过渡期,有实物货币向信用货币的飞跃.而且晚清金属机制币中铜元的比重居多,龙纹出现的密度和种类极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5.
李尚迪是i9世纪中朝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具有两国文化交流“史”的价值。李尚迪与晚清文人的交流,延续和拓展了两国文人的情感空间,促进和加强了两国在朴学、金石学、书法和绘画等方面的交流,提升和扩大了朝鲜汉诗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并为两国诗歌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作为晚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的传播者,李尚迪是晚清中朝文人交流的历史缩影,同时,在他与晚清文人进行的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既彰显了“他者”的存在,也确证了“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6.
罗爱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舒习龙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58-60
典志体史书是历史编撰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史书体裁,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是典志体史书大放异彩的非常重要的时期,文章试图着重对晚清典志体史书的历史观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这一时期的典志体史书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有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8.
陆玉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9-84
张謇和袁昶是晚清史上的两位名臣。自1880年两人初识到1900年袁昶被杀的20年间,他们合作共事,对晚清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言论和主张既影响了东南督抚,又影响了朝廷中枢,在变数不定的晚清政局中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相知相交、合作共事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9.
王建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18-22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者寻求自强的一种努力,科举考试在这时也得以复兴,并迫于时局而进行了变革的尝试。但由于这时期的科举被赋予了化解社会危机的政治重任,晚清统治者企图以功能之需去强化科举,不仅没有因时救弊,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清朝科举固有的弊端,直接导致了清末科举被废除的命运。 相似文献
80.
付建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98-101
晚清文坛早期存在“华夏中心论”的倾向,对西方小说经过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之后才逐渐吸收,大力翻译。与此相联系,晚清的小说翻译经历了从合译到独译、从译述到意译两个阶段。而晚清翻译小说呈现出“翻译中国化”的总体特点,这种特点分为表层文化中国化和深层文化中国化,后者体现在种族存亡意识的突出、中国传统道德的制约、道家出世精神的渗透、绿林精神的移植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