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0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65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232篇
社会学   32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鼓树智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历史交往”这一概念,并认为历史交往是历史哲学的重要范畴。他不仅对历史交往的类型、形式、分期和作用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探讨与归纳,还结合历史事实对历史交往进行了个案研究和微型剖析。  相似文献   
112.
:智力引进是落后国家学习先进国家、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的常用手段和方法 ,是任何一个力图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必须采用的有效手段 ;智力引进是历史交往的必然结果。伊朗在其于新航路大发现之后与西方文化的历史交往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 ,进行了一系列的智力引进。伊朗的智力引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 ,但总体说来 ,伊朗的智力引进具有随意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3.
"和平崛起"理论包含三层意蕴"崛起"显示了一种历史发展的隐然期待;对"崛起"的"和平"限定则来自于对中国历史文明交往的回顾与总结;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和平崛起"理论将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工作的圭臬."和平崛起"理论的提法本身,就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在文化心理上从委屈到平和、从羞怯到自信、从被动到主动三方面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4.
作为20世纪社会发展重大特征的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时代发展的历史前提.面对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予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最早提出了全球化的理论预设--"世界历史"思想.他在批判、继承黑格尔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随着生产力、交往和分工的发展,各民族的"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的历史";各民族融入世界历史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并从交往角度研究世界历史问题,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观,这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各国发展道路,制定新的社会发展蓝图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尤根·哈贝马斯的规则观涉及三个理论问题:遵守规则的条件、规则意识的产生和规则正当性的辩护.他把主体间性看作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无法知道某人是不是在遵守一条规则;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既不能形成"规则意识",也不能从"规则意识"中发展出"原则意识"、分化出"价值意识".离开了主体间性,更无法为规则的正当性提供辩护.哈贝马斯之所以关注规则概念,是因为他关注这样三个实践问题:"区别于自然现象的社会现象的研究何以可能?"、"现代社会中真正自由的人格何以可能?"、"现代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辩护何以可能?".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性概念来扬弃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把康德关于"无规则即是无理性"的观点和哈贝马斯的"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得出"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理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6.
试论丘逢甲与康、梁、黄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丘铸昌 《学术研究》2001,(2):118-123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流亡海外,丘逢甲始与其相交往.光绪己亥腊月(1900年1月),丘逢甲应康有为邀请,赴香港,与其会面,共商国事,谋"勤王"起事,达成初步共识.随后,在新加坡再相会.由于种种原因,康、丘友好关系破裂,从此分道扬镳,各行其是.本文重点论述了丘逢甲与康有为的关系.此外,也涉及丘逢甲与梁启超、黄遵宪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中国近代政治事件中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7.
车玉玲 《求是学刊》2003,30(5):56-60
近年来,交往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哲学探究的热点,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个自明的话题,是因为随着文明的进展,"交往"愈加显示出其危机与异化的态势,在现代社会,交往几乎等同于交际。对于交往问题的关注应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即通过探究交往危机的根源寻找主体间交往的根本途径。本文认为,只有恢复精神性和神圣性在人的存在中的位置,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交往中的功利化状态。同时,在传统形而上学业已消解、诸神已经远逝的科学时代,"神圣性"与"完整性"可以在交往的内在领域中再现。  相似文献   
118.
北宋时,中日之间几乎没有派遣正式的政府使节,但在相互交往中两国的僧侣起到了媒介作用.本文首先考察了北宋时中日僧侣交往的概况,其次着重分析"僧侣现象"的政治背景、经济原因以及日僧入宋目的.北宋中日僧侣交往,改变了宋人对日本的看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9.
侯东成 《天府新论》2001,1(4):42-45
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虽与当年马克思所说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有所区别,但资本世界化的实质并未改变.面对这一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展,必须深入地研究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正确解析世界"一体化"与"多样化"的关系,重视对现代交往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0.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交往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交往与人的主体性、交往与人的个性、交往与人的社会性、交往与人的发展、交往与人的解放五个方面深入揭示了交往范畴的人学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