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3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62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235篇
社会学   32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正"国际理解教育"首次在文件中被提出,是在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文件《关于旨在国际理解、国际协作、国际教育与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教育建议》中。它要求培养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并学会交流共处合作。笔者所在的成都市簇桥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从2012年9月开始探索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两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72.
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指出市民社会中存在异化的交往机制;哈贝马斯尽管弱化甚至放弃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因素,却在探讨生活世界的理想交往机制中,推动市民社会在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中进行突围。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文化效应经葛兰西开启之后,又在哈贝马斯这里得到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973.
“闻朱”,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稍有了解的人便都知道,这是指闻一多和朱自清。为什么要把他们紧密联系为一体呢?很容易想到的理由是:闻朱二人相知甚深,政治倾向相近,一般都被认为是由“右”向“左”转变的知识分子之典型,当然更由于一篇现代史上的著名文章,称赞闻朱反蒋反美的“骨气”。“闻朱”不可分的印象就这样奠定下来了。于是,在后来的许多文章和专著中,常要把闻朱二位并在一起,有人著有《闻一多朱自清论》,有人为他们二人合编了一本《闻朱年谱》。曾经有一个时期,因为文学、学术以外的原因,闻朱被塑造成为并肩战斗的同志和战友。  相似文献   
974.
林语堂与邵洵美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关系非同寻常。一方面,林语堂的成功离不开邵洵美的合作与支持,另一方面,他们既有那么多相同相似处,又有大相径庭的差异。从林、邵二人的关系中,我们既可理解他们各自的性情、思想、感情、理想及其命运,又可看出他们对对方的看法,还可体会他们在对方眼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975.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本质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交往主体性是个人主体性发展的新生形态,它由主体能动性和交往社会性两大要素构成,前者表达的是"有我"的样态,后者表达的是"有交往"的样态.如果单纯地强调其中一个要素,就会造成结构失衡,形成"无我的交往"或"无交往的我";只有将二者和谐统一,才能切实生成"我交往"样态的个人交往主体性.  相似文献   
976.
龙柏林 《社会科学》2003,(10):75-78
个人交往主体性发展研究已成为我国人学主体性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文章从制度人学的视野切入 ,在分析制度供给个人交往主体性发展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制度供给是个人交往主体性发展的内生变量与调控变量的基本观点 ,并针对制度供给的缺位与虚置情形 ,探讨了加强制度创新与完善制度实施 ,以健全制度供给 ,促进个人交往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977.
付伟 《社会》2005,40(4):26-51
本文关注我国农业转型过程中的组织形态,以茶叶为例,描述了茶叶经营过程中的家庭经营和市场网络,论述了农业的技术细节和交往细节如何塑造了这一经营组织形态。茶叶种植、采摘过程的技术细节决定了家庭经营的独特作用,但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还需要市场网络与之配合。这个网络的有效运行需要解决一定的“组织困境”,经营者普遍使用类似“和稀泥”的方式解决监督管理问题。本文紧扣交往细节和交往心态分析特色农业的组织形态何以可能的社会基础。交往细节具有费孝通所提出的“意会”的意涵,通过对交往细节和交往心态的分析,深挖交往细节背后的历史维度,可以与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努力结合起来,推进社会学对社会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8.
面对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哈贝马斯并未因现代性使科学、道德、艺术与生活世界相分离并按照各自逻辑发展的特点而全盘否定现代性。他认为,工具理性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功能产生了破坏,科学的发展虽然在控制自然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影响并破坏了以语言交往为主要功能的社会整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交往理性的权威地位,将工具理性容纳在交往理性当中,克服启蒙理性所产生的生活世界问题,启蒙谋划仍是项未完成的工作。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现代性救赎,实际上是对启蒙思想所强调的“理性”的重新理解,是种由“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的哲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979.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沟通行为,其目的是达到主体间的理解及一致,并由此保持社会的有序与合作。在现时条件下,恰当的沟通应该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价值表示和地位。沟通过程中,如果言者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倾述或倾注,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受众的理解(更遑论达成一致),沟通效率难免大打折扣。本文提出:注重交往理性,是达成良好沟通的重要基础;并给出了满足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要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80.
新时期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时期,社会转型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作为培养人之"德性"的一种教育活动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转型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提出就是对新时期这种时代最强音的有力回应与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