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62篇 |
免费 | 397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695篇 |
劳动科学 | 220篇 |
民族学 | 450篇 |
人才学 | 380篇 |
人口学 | 103篇 |
丛书文集 | 4534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1010篇 |
综合类 | 8584篇 |
社会学 | 1311篇 |
统计学 | 19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469篇 |
2022年 | 455篇 |
2021年 | 496篇 |
2020年 | 488篇 |
2019年 | 476篇 |
2018年 | 203篇 |
2017年 | 376篇 |
2016年 | 515篇 |
2015年 | 721篇 |
2014年 | 1769篇 |
2013年 | 1390篇 |
2012年 | 1756篇 |
2011年 | 1977篇 |
2010年 | 1757篇 |
2009年 | 1723篇 |
2008年 | 1611篇 |
2007年 | 1246篇 |
2006年 | 1062篇 |
2005年 | 984篇 |
2004年 | 791篇 |
2003年 | 756篇 |
2002年 | 594篇 |
2001年 | 585篇 |
2000年 | 513篇 |
1999年 | 177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产业集聚驱动粮食高质量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维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2):80-94
从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双重视角,探讨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其与 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使用 GML指数、动态面板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效果与机制进行 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非线性的“倒 U”型关系,内部规模经济、资源 共享和技术溢出是产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渠道,规模报酬递减、资源共享不足与技术锁 定会显著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现实来看,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促使中国粮食发展质量得到 持续改善,但目前集聚水平远未达到“倒 U”曲线拐点,利用集聚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尚有较大空间。 因此,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资源共享和技术溢出等中介机制充分释放集聚规模效应,实现绿色全要素生 产率持续稳步提升,是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94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3-58
年终岁末,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中国电影产业稳步前进的发展态势被踩下了急刹车,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困境。截至2020年末,中国电影内地电影票房勉强突破180亿元人民币,尚不及2019年票房总收入的三成。从困境与掣肘、转型与转机、反思与突围三个维度梳理与分析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整体情况,可看出在此年间我国电影产业先后经历了产量骤减、投拍受限、影片撤档等种种大考,但与此同时也呈现着"由线下影院转向线上平台"的影片放映新趋势以及"由个体陈述深入家国叙事"的影片创作新风格。探究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与突围,将为未来我国电影产业的正向发展提供更深远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943.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3-71
贸易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参与国际分工的收益。该文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五国国际产业转移现状,选取贸易数据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产业互补指数,考察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产业互补性,分析中国利用贸易互补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研究发现: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在SITC6、SITC7和SITC8上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源密集型产品优势明显,相关产业均显示出转移趋势,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承接基础优于其他中亚国家。中国应继续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创新国别特色产业合作模式,加快国内优势产业在丝路沿线的国际产业链布局,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攀升全球价值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44.
钞小静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8-12
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子系统与基础支撑,通过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要求的分析,探索推动中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基本路径。研究认为,需要以创新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体系,以协同融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结构体系,以数字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效能体系; 在此基础上,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创建优化制度环境; 推动数据信息交易价格机制的完善,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十四五”时期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945.
通过运用改进后的G-L指数测度中国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并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同时发展水平不同不是限制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绝对因素;测度SITC(Rev.4)分类下的中国与金砖国家0-8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显示金砖国家内部不同国家、不同种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因素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关联度,得出市场规模差异、人均收入差异、市场开放度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应开展文化交流、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有侧重地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提升中国与其他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946.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
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核心城市,其文化产业集聚特征及空间分异格局是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制定针对性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研究以中部地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为例,运用区位熵综合指数和产业集中度指标测度分析了2015—2017年武汉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及特征,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武汉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已具有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分布在武昌区、洪山区、江岸区和汉南区;武汉市文化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具有较强的空间负相关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局部空间格局以低-高型空间集聚类型为主,且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强,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947.
当代世界产业分工秩序诞生于二战结束的漫天硝烟之中。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美国构建了由其主导的世界产业分工秩序,这一分工秩序呈现出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金融实力为抓手、以科技实力为支撑、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方式、以发达国家间合作为保障等特征。发展中国家在现有世界产业分工秩序下难以获得真正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分工秩序不公平,更为倾向发达国家;产业分工结构不科学,更为依赖发达国家;产业分工自主性不强,更为依赖出口市场;产业分工科技落后,更为倾向低端产业。打造植根于多元产业分工视阈下的世界产业分工新格局,构建多元产业分工秩序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多元产业分工是在现有分工秩序基础之上,由相关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经济条件与供给意愿,联合其余发展中国家或部分发达国家打造的更为民主、可靠、安全、智能的产业分工秩序。中国应当在多元产业分工秩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安全、生产、金融、知识四大结构性权力,将多元产业分工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推动多元产业分工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48.
949.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