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059篇
劳动科学   264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141篇
丛书文集   1074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2296篇
社会学   236篇
统计学   4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01.
具有"百学之本"的史学,一直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一重镇在晚清时代,因为西方学术思潮的冲激、新的治学方式的初步输入,开始在古典史学领域出现新的学术趋向.传统的乾嘉考据学虽然在学者中有不在主流的继承、发挥,但遭受的批评比较直接也很尖锐;提倡民史、新史学,组织史学会,创办新学术杂志,倡导史学理论即所谓"史科"、史学方法,成为晚清史学的新风气、新思潮,这就为民国史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502.
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战略的沿进作了历史的考察和评价,认为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大的转移,第一次是以发展与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重点的战略转移,第二次是以“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基本内容的战略转移,第三次是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而确立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03.
中国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现农业劳动力的短缺转移,其表现形式包括数量短缺转移和质量短缺转移。短缺转移的结果使得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抛荒、农地粗放经营,并严重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提出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推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手段,抑制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04.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体现,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发展有赖于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因此辨识转移支付与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已成为当下边疆治理的重大现实课题。文章通过梳理转移支付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既有文献,证实了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的应然性。基于藏东南L市义务教育服务的调研数据,借助于标准离差率的统计模型,测度出财政转移支付效果系数U值及财政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所起的作用大小,验证了财政转移支付在财力均衡的基础上对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作用,同时建构出双对数模型及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人均财政转移支付每增加1个百分点时,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增加0.1428个百分点,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为此,通过优化辖区内的转移支付形式,加大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调整和优化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模式,旨在进一步地实现边远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05.
杜爽  朱敏 《浙江统计》2008,(11):43-44
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是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几年  相似文献   
506.
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的区域协调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小萌 《探求》2007,(6):64-67
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承接了全球加工贸易的产业转移,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劳动就业,使地区经济得到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随着加工贸易政策持续收紧,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加工贸易转移的要求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分析了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的背景,探讨如何将加工贸易迁移到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甚至更纵深的内地,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07.
晚明以降,东林党议祸至明亡,学术领域内呈现出程朱学与王学的激烈对抗.然而,在其影响下的雅文学演进之脉络却异常清晰,即出现了由吴中到湖北,再到江浙三次重心的转移.这意味着在政治与学术的双重观照下,晚明文学的变轨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矩可循的.  相似文献   
508.
促进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农村劳动者长期的自由劳动和生活,思想观念相对落  相似文献   
509.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10.
商文 《人才瞭望》2008,(5):24-25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成为解决我国的二元结构转换过程的实质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