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059篇
劳动科学   264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141篇
丛书文集   1074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2296篇
社会学   236篇
统计学   4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8 毫秒
581.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广东东部、浙江南部和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海峡西岸是与东岸(台湾)相比较而言的.福建与台湾处于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因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海峡经济区"奠定基础.闽赣两省历史上就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江西是福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地.江西可以搭乘海峡西岸的班车与台湾对接,扩大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闽赣两省在经济建设中各有优势,互补性强,闽赣经济技术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82.
本文认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 ,必须着力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程度 ,把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协调区域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首先分析了南京近年来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 ;其次描述了当前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最后文章提出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三位一体”的“力系”。本文认为 ,发展应对产业 ,拓展就业机会 ,增强城市拉动力 ;发展“草根工业” ,开发农业产业 ,增强乡镇消化力 ;发挥市场功能 ,减少转移障碍 ,增强市场推动力  相似文献   
583.
《大庆社会科学》2005,(1):60-61
2004年12月13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5年社会蓝皮书》,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七大措施。1.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加强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目前,中央财政收入和省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翻了一番还多。  相似文献   
584.
民工潮、民工荒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从我国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城乡分割的制度性缺陷、非农就业岗位的不足、政府履行职责的相对被动和农民自身的一些问题。要化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矛盾,必须做到拆除阻碍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制度壁垒,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政府的引导,以及适度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85.
1994年1月1日和2002年1月1日,中央分别出台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所得税税制改革,通过几年时间的运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地方税收体系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经验,采取多种转移支付手法综合运用方法.要改革和完善地方税制,构建一个税权明确、税种适量、结构合理、制度严密、征管高效、调控力强,而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586.
科学发展观:新世纪中国发展政策的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运用政策范式概念,分析中国发展政策领域的范式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政策经历了两个明显的范式阶段:单纯经济增长(GDP主义)政策范式(1978-2003),以及正在形成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的新发展政策范式(2003年开始)。自改革开放伊始,发展政策主要由追求GDP数值所主导,权力下放和市场化是主要的政策工具。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出现的急剧变化,使得GDP主义政策难以为继。旧的政策范式受到了挑战,政策制定者们在寻求新的政策范式。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发展政策范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出现的范式转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587.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有效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情况入手,通过对制约其有效转移的因素分析,提出大力推进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8.
本文指出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快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58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中国制造业从大多承接国际制造业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到开始更多地承接国际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技术环节。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成为跨国公司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政府则通过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引导跨国公司把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590.
从中国古代情变叙事文学中可以明显看出,空间转移是其情变的一个重要甚至直接的因素,因此构成情变文学的叙事动力。而返乡回家、进京或发迹他乡则成为两种主要的情变模式。导致情变的空间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