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3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4687篇
劳动科学   219篇
民族学   426篇
人才学   374篇
人口学   107篇
丛书文集   464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018篇
综合类   8745篇
社会学   1324篇
统计学   2015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1788篇
  2013年   1404篇
  2012年   1796篇
  2011年   1994篇
  2010年   1779篇
  2009年   1766篇
  2008年   1662篇
  2007年   1270篇
  2006年   1071篇
  2005年   1001篇
  2004年   799篇
  2003年   753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依托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而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在于,通过地方政府的主导以及针对企业开展的经济、情感、社会和政治动员,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形成了经济、组织、社会互动等层面的新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不仅使得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了相对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还再构了地方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关系。通过关联的制造,贫困户被嵌入多类型的产业链条,而企业则通过利益分享促进了贫困户的脱贫。制造关联对扶贫工作的促进能够展现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展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功能,但该模式下承担脱贫帮带责任的企业也面临多重困境。因此,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需要关联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非单向性的利益传递。  相似文献   
102.
SCP视角的资源产业组织及其优化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琳 《求是学刊》2007,34(3):52-58
SCP理论是现代西方产业组织(IO)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文章试图将该理论运用于自然资源产业问题研究中,也就是运用SCP理论的分析框架来研究资源产业组织问题即自然资源产业内部的资源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理论分析旨在促进资源产业组织不断地趋于合理化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3.
104.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均位居世界前列,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已遍及各个方面.选取1998—2018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调节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样本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呈小幅递增的趋势;人...  相似文献   
105.
为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宁夏山区洼村面临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户稳定增收致富的新要求。基于洼村乡村振兴产业扶贫项目的田野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和扶贫单位作为拥有政策资源和话语权的国家身份在基层的代表,使得帮扶农户与政策扶贫项目之间的话语交流身份存在不对等现象,两者在产业扶贫场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实践路径表述。通过对洼村蘑菇产业扶贫项目中的"发展话语"和"隐藏文本"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产业扶贫项目推进中,地方政府、帮扶单位和村干部在获取产业项目资源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关系之间所发生的"发展话语"与帮扶农户之"隐藏文本"的互动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结合我国1983到2006年的有关数据,对我国FDI对三次产业的影响作用作出实证分析,得出结论,FDI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作用不显著.并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分析了原因,提出要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需调整FDI在三次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50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有过多次大动作:第一次大动作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骨干项目156项,就西部来讲,仅陕西和甘肃这两个省差不多就有40个项目。第二次大动作是“三线”建设,差不多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国家投入了2050亿元,其中有几年的投资几乎占了全国总投资的一半。第三次大动作是在70年代初,中央决定引进一批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重大成套项目47个,其中23个放在西部。第四次大动作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中部进行的三峡、小浪底、二滩等特大型水电项目,油田、油气田的开发,煤炭基地,南昆线、南疆线等铁路项目建设,还有通讯、航空方面建设。国家这四次大的举措,为西部开发奠定了一定物质技术基础,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