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36篇 |
理论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82篇 |
社会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王辉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70-75
西蜀花间词派的形成,是受长安花间词创作影响的结果。长安的花间词创作,以温庭筠、裴等词人为代表,在前后长达约七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花间词派,并对当时与后世词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这一词派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和成就,如以情胜理的艺术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92.
93.
清末新政初期,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奏请政府设立京师仕学院,期待此举落实借材异国策略的示范作用,藉此为速行新政提供及时、直接的蓝本与改革经验的借鉴。然因观念、政局等影响,仕学院借才方式与课官范围被迫几度调整,反映出借材异国襄助新政的困难与不确定性,而报刊舆论与朝中政情于此颇有隔膜。仕学院讲友的名目,本为趋避袁世凯密奏政务处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之锋芒,避免枢廷干预而提出的变通办法,尔后却为仕学院译书洋员取代。其借才名目频繁变换,表明当时官私雇聘外国人尚未形成统一、明晰的规范,策略较为灵活。筹议者各出奇谋,为应聘外国人参与新政预设各种限制,客观上推动了借材异国的方式、方法向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94.
中国近代图书馆立法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4):79-83
1910年颁布的《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图书馆建设进行规范的中国第一部图书馆法,它是在各省兴办图书馆的过程中,主要参考湖南图书馆暂定章程及日本相关法律而进行的一次重要立法,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将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纳入事业机制也源于该项立法。 相似文献
95.
陈丽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4):98-105
苏轼、辛弃疾自南宋淳熙年间起便不断被词论家并举。从整体创作来看,两人虽各种主题兼有,但比例构成却大相径庭。就风格看,辛词常寓严重于诙谐,二者浑然相融,而苏词却泾渭分明。苏、辛创作态度也有本质区别:苏轼是余技之中求超越;辛弃疾则并诗才之力专治词。二人所处的元祐与乾淳时期虽皆文学盛世,然而词体观念却截然不同。苏、辛词的差异,不仅是二人性情及创作个性的区别,更是两宋词坛不同风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6.
马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1-22
京师大学堂的创建,是1898年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当年政治变革的起点,也是现代中国的开始。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事件,却在创建过程中历尽艰辛饱受挫折,各派政治势力对京师大学堂创办过程中的话语权充满期待,甚至无所顾忌地予以操控,所谓新知识的传播,其背后所蕴含的权利冲突可能远大于新知识本身。这就是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没有办法逃避的悲剧。 相似文献
97.
陈向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87-91
作为晚清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设立了专职的学生管理人员,制定了学生管理规章,把学生学刁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学校管理范围,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后世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8.
郑群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3):123-128
以仲殊艳词为主要考察对象,分析宋代僧人艳词创作的基本状况及基本特点,说明在北宋末至南宋初年间,出现了一个僧人群体创作艳词的特殊现象。其文化成因除词体本身原因外,主要有四方面:作者特殊的身世境遇;宋代禅宗观念;当时的士风与词坛风气;佛门世俗化程度日益加深。诗僧们竞相写词尤其艳词,实可看做是敢于抛却僧人的特殊身份,大胆突破创作题材的雷池和禁区,表达正常人性人情人欲,这既是对长期以来诗文道统禁锢的反动,也是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强烈反拨,更是一种个性的舒张和人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99.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兵临北京城下,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张作霖、北京地方士绅等各方努力下,新旧政权基本实现平稳过渡,国民党在北京的统治正式确立。不过,这一过程仍牵扯出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几条矛盾暗线,预示之后的局面不会太平。北京延续数百年的国都身份被剥离,对政治、经济、文化、大众心理等诸多层面产生或显或隐的影响。面对此次变局,旧都各类人群有观望,有淡然处之,更有投机奔走。国民党新政权原本致力于实现北京的“革命化”,然而不久之后却上演革命的“北京化”,彰显出这场“统一”的限度以及北京城强大的历史惯性与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0.
钱理群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3):1-1
我教了那么多年的书,但每年在9月1日上第一节课时都非常紧张。我非常重视上第一节课, 包括这次到南京师大附中来。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在北京就先准备了两天。我提前四天到附中来,就是为了要准备好第一堂课。我为什么这样紧张,就是因为心里没有底。我在北大上课是非常有把握的,北大的学生能理解我,但是附中的学生,已经是我的孙子辈了,他们能理解我吗?能和我交流吗?我和他们之间能有会心的微笑吗?有还是没有,关系着我的教育理念:我追求和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如果学生麻木地听我讲课,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就会觉得我的教育失败了。为了避免这样的失败,我就必须作充分的准备,把可能发生的一切,都要预先想好,作精心的设计。我的第一堂课的教案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的,包括一些重要的“闲话”。开头要怎么讲,你要给学生一个什么“第一印象”,你通过你的一句话,把什么东西传递给学生:这些都要想好。第一堂课, 开头几堂课上好了,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创造了一种自由交流的气氛,以后的课就好上了,吊起的那颗心也就可以落下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