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187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419篇
理论方法论   265篇
综合类   2834篇
社会学   23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作家.她的小说艺术特色极为鲜明,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其现代性特质,从对小人物"不飞扬"命运的传奇书写到对情节意象性的表达,从对"不彻底"的平民精神的解读到对国人心理特征的刻画等,貌似规避宏大社会主题,实际上表达了对平凡人性的恢弘考量.  相似文献   
72.
台湾的民主进程在马英九高票当选后,创下新的里程碑;对于两岸人民来说,这是创造和平的新契机.台湾民众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在取得文化认同的共识前,"沉沦"的状态是必须经过的阵痛.被任意抛掷在任何一种威权的统治下,都是违反人性的.两岸人民应该丢弃历史的包袱,从错误的悲情之中走出来,思考人之为人的在世意义,从错误中学习,把握大国崛起的真意,朝向世界公民的理想前进.  相似文献   
73.
方由林 《理论界》2006,(10):144-145
古往今来人性善恶之争不休,其实善恶人皆有之。恶的方面人性具有利己性,善的方面人性具有利他性,所以人类社会不仅有伦理道德,也需要适当的管制。政治的产生既源自于人的利己性,又源自人的利他性。从人性的两个层面上说人类都需要政治,有了政治也就能更好地维护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  相似文献   
74.
<傅山全书>中"(麦连)(麦善)"二字最早见于隋唐以后<广韵><集韵>诸书,其义皆称为大麦,或大麦新熟所作饼餌.作为准确的名称来说,应为(麦善)(麦连),傅山逆称为(麦连)(麦善)者,或许别有原因."嗢陀南"一词是佛经中的一句术语.丁仲祜氏<佛学大辞典>载:"嗢柁南"之称"嗢柁那",译曰"集施",为传法心印的意思.  相似文献   
75.
王庆华 《云梦学刊》2008,29(3):74-76
马克思主义基于人的现实性提出,自然性是人性的基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规定,主体性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属性.马克思人性理论扬弃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论,强调了人的社会本位,同时主张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6.
莫言的作品体现了对文学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和对艺术的尊重.他的获奖表明了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已越来越受到外国文学界的关注,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文学的价值,重申了文学的尊严.  相似文献   
77.
李锡海 《齐鲁学刊》2013,(1):101-106
自由有绝对性的一面,但自由的绝对性和绝对自由不是一回事。现实存在的自由都是相对的。追求绝对自由是造成犯罪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源,因为它将导致否认平等、蔑视秩序、拒绝规范,实际是行为上的随心所欲,意味着对他人自由的威胁和侵害。  相似文献   
78.
杨宁 《江汉论坛》2022,(7):60-66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往往被学界归结为受西方美学思想及学科体系影响的结果。这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美学思想层面的转型诉求。事实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应包含学科和思想两个层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体系是在引进西方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思想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线索。以往学界较为关注学科层面的“引进移植”问题,而忽视了思想层面的“继承转型”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美学研究过于局限于学科框架内,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本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规模探索人性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戴震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通过对个体情感欲望和认知能力的肯定,建构了以“人”为核心的本体论,提升个体的主体地位,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9.
严存生 《江汉论坛》2014,(6):119-124
人是社会的动物,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理性动物对人生之道和应有之德感悟后产生的观念和行动。作为观念的道德其真谛是正义,内涵是和谐,特点是利他。道德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它是在社会环境中生成的。由于人的理性有限,因而人难以事事都保持足够的道德性,会在特殊情况下作出不道德的事情。犯罪就是人在特殊情况下道德的严重错失,其产生原因既来自主观——缺少相关的道德知识或以错误的道德观念为指导,又来自客观——特殊的社会环境,是主客观两方面原因的耦合。  相似文献   
80.
沈从文在他的性爱观中倾注了深沉的道德理想,他视美好的性爱为改造现实社会中自私、丑恶之人性及其政治的有效方式.沈从文的性爱观受到地域文化、宗教文学、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多重影响,这些融合成为沈从文性爱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