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5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管理学   3168篇
劳动科学   1414篇
民族学   944篇
人才学   557篇
人口学   121篇
丛书文集   571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306篇
综合类   11101篇
社会学   1761篇
统计学   480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830篇
  2014年   1727篇
  2013年   1375篇
  2012年   1588篇
  2011年   1820篇
  2010年   1716篇
  2009年   1739篇
  2008年   2643篇
  2007年   1781篇
  2006年   1351篇
  2005年   1251篇
  2004年   1085篇
  2003年   864篇
  2002年   860篇
  2001年   724篇
  2000年   534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83.
84.
“伴礼”指同村民众之间互相陪伴送礼的习俗,也指陪伴者所赠送的礼物。当一个家庭面临婚丧大事时,将获赠来自其姻亲家庭所召集的“伴礼”。布依族“伴礼”习俗具有注重粮食意象、礼物份额固定和女性作为实践主体等特征。“伴礼”交换以人作为中介,打破了二元赠受的关系结构,将更多的实践主体纳入交换体系中,使得交换关系和回报义务呈现出更为多元和复杂的样态。“伴礼”交换将村际之间的民众联结为有机团结的整体,建构和维系着错综复杂的“泛亲属”社会关系网络,在理念上形成“人人都是亲戚”的社会结构。既影响着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交流实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之内涵的集体认同与世代追求。  相似文献   
85.
86.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依托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而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在于,通过地方政府的主导以及针对企业开展的经济、情感、社会和政治动员,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形成了经济、组织、社会互动等层面的新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不仅使得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了相对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还再构了地方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关系。通过关联的制造,贫困户被嵌入多类型的产业链条,而企业则通过利益分享促进了贫困户的脱贫。制造关联对扶贫工作的促进能够展现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展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功能,但该模式下承担脱贫帮带责任的企业也面临多重困境。因此,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需要关联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非单向性的利益传递。  相似文献   
87.
现阶段,作为注意力经济驱动下的一种媒介社会"新景观",移动直播样态的演进发展与社会系统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息息相关.从最初的电视直播、网络直播,到今天的移动直播,可以说,媒介形态每一次演进的背后,都关系着媒介传播效果、评价方式、组织架构的相应变革,以及对用户行为结构、交往连接、教育学习方式的牵动性影响.作为价值变现的重要...  相似文献   
88.
诉的客观预备合并系不可并存且具有先后顺位之请求的合并。我国未确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制度,但实践中该种诉讼被广泛适用。法官错解主备位请求相斥性原理,悖离处分权主义,错用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理论审理案件,对当事人权益造成侵害。审视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历史演进历程,相斥性原理历经了“肯定—否定”的变迁过程。我国对相斥性原理不宜一概否定,而应采取肯定观点。在此基础上,须明确相斥性原理的立足点不在于诉讼请求不可并列之表象,而在于诉讼请求所依托法律关系状态异位性之实质。我国具备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实践基础,应当以相斥性为理论内核明确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若干构成要素,以此构建本土化的客观预备合并之诉制度。  相似文献   
89.
90.
高山冰  孙振凌 《阅江学刊》2022,(6):84-94+16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行业技术赋能的不断深化,机器已经深度介入信息传播的全流程。智能机器在信息的生产、分发以及交互的三大节点中呈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渗透,由此产生了信息传播生态中权利主体、传播模式和价值评判标准的全方位重塑。机器过度介入可能造成潜在风险,未来的传播生态治理可以通过教育保持信息生产与流通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通过法律维护信息传播中以人类为中心的各项核心权利,通过协同共治实现风险研判、预警与治理的多效并举,真正实现智能媒体的安全有序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