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02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043篇
理论方法论   240篇
综合类   1945篇
社会学   187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试论第四次修宪对民族法制建设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修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制度,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化的规定以及援引宪法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宪法的这些修改必将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三个代表”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保障人权入宪对民族区域自治理念和制度上影响的角度阐述了第四次修宪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2.
在构建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权益诉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和湖南省部分粮食主产县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地整治过程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权益诉求强度。研究表明:各类农户对经济权益的诉求强度最大,其次是政治权益诉求,再次是社会文化权益诉求,最后是生态环境权益诉求;随着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农户经济权益诉求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政治权益诉求、社会文化权益诉求和生态环境权益诉求的地位有所上升。提出在今后的农地整治实施中,不仅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经济权益,而且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政治权益、社会文化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要根据农户各方面的权益诉求及其差异,因时因地确定农地整治的方向、内容及重点,促进农地整治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3.
院校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已近20年,其根本目的是提高高校管理品质,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院校研究在国内高校的发展不均衡,对地方省属高校发展进行院校研究有着现实的诉求。然而,地方省属高校的院校研究面临诸多问题:管理思维的局限性、机构设置的形式化、数据系统来源的缺乏、学校发展定位的泛化。为了解决问题,地方省属高校推进院校研究需扩大院校研究的影响力、整合院校研究机构和人员、发挥数据的实质作用、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4.
35.
能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是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我国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难点。本文从“天人合一”的价值目标、空间性生态伦理诉求、时序性生态价值目的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向度,探讨了如何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论人权的两面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的两面指的是作为道德权利的一面和作为道德义务的一面。人们在理解人权之概念时,往往只看到其道德权利一面,而极少看到其道德义务一面。其实,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表达的是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资格和人之尊严的价值,它强调了人权之目的与理想;而作为道德义务的人权则表达了人权实现的手段与工具价值,注重了人权之现实。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与作为道德义务的人权,应当是我们在完整理解人权时皆须认真对待的,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37.
人权的体系与分类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人权的体系与分类是人权中的内容要素。人权史上三百年间曾产生过四个影响世界的人权体系。观念上的人权与法典上的人权并不等于现实中的人权 ,一国人权的实际状况体现于由其宪法宣告的人权向现实转化的机制之中。人权的基本分类是理论上的划分与宣言上的划分两类。通过分类研究 ,可以发现中国人权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完善中国的人权体系 ,需在宪法列举人权种类之前先行确立国家对人权的基本态度、对人权予以平等保护的一般原则 ,同时 ,按生存权本位对现有人权体系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38.
集普遍性和特殊性于一身的人权,其内涵与外延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同时,人权形态也是多彩的,既有应有的、法律上的、现实的人权,也有规定的、推定的人权以及语言、思想和制度形态的人权.要充分保障人权,其保障机制就必须与人权的上述特点相契合.行政判例制度就是这样的一种机制.因为它具有弥补制定法的不足,界定行政权的范围,规范行政执法,协调司法等功能.我国的人权保障无论是人权立法、行政诉权还是非"权利"性利益的制度性关怀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些方面行政判例都有用武之地.要建立我国的行政判例制度,就必须改善行政庭法官的素质,提高行政判决的说理要求,提高新型行政案件的审级,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公布行政判例.  相似文献   
39.
"人权条款"是欧盟对外人权政策的法律工具之一,反映了欧盟对外关系的"人权导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缔约时将"人权条款"纳入双边国际协定已成惯例。在实践中,"人权条款"成为第三国与欧盟谈判缔约的先决条件,通过"积极措施"的引导和"消极措施"的制裁,欧盟顺利地对外推行其人权理念。欧盟对外关系中的"人权条款"代表了西方国家利用国际法规则开展人权外交的典型,发展中国家实力上的弱势决定了"人权条款"本质上不具有对等性。在正确认识"人权条款"的现状、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应以较为审慎和务实的态度与欧盟谈判《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40.
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是一项基本准则,甚至有学者将人权喻为刑事诉讼的“王冠”。而人权是多方面的,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有被害人的人权,有社会公众的人权等。显然,在刑事诉讼中,这些人权都要得到相应的保护。而在刑事诉讼领域提到的人权保障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有可能侵夺公民个人权利的国家追诉权等公权力进行控制,通过抑制权力的滥用以促使其理性、规范行使,从而保障人权免于国家公权力的侵犯,并且主要是为了防止过于追求追控、惩治犯罪的效率而不当侵犯个人人权。因此刑事诉讼法可被看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大宪章,不管是立法者还是司法者,都着力于保护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