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45篇
劳动科学   81篇
民族学   101篇
人才学   284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82篇
理论方法论   312篇
综合类   3157篇
社会学   1898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554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895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人的研究和人生的研究历来都是人类社会的研究主题。在以往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人类思维的局限、人对自身认识的不足,因而人的问题、人生问题往往被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掩盖。作者认为人的科学是并列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并详细论证了人生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律和内容,人生科学产生的必然和人生科学研究的价值,初步提出了人生科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2.
关注“优存”的赏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美学凝结着关注人格提升的生命意味。这种特征尤其表现在赏美观照与鉴赏)观念中。其基本视野是把对自然的现照当作人生现照,把自然界看作人的生命发展与完善即优存的源泉和动力;道、儒、禅三大美学流派由于看待主客体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同,分别形成了养生、养性、养心的优存追求;而悟生与畅生的现照方式,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赏美之道。  相似文献   
73.
传统“警世”文学里,作家在表现人的基本需求时往往流露出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这种向往与恐惧心态的交替或反复出现,反映出作家对于喜与悲、幸与不幸,对于历史、社会、人生的倏忽变幻的循环感,这使中国古典作家轻易地接受佛教的轮回观念。这种对于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感受与表达,显示了传统“警世”文学的深刻与凝重。  相似文献   
74.
春波 《决策探索》2004,(12):25-25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仕途官海,力争上游。做大官员,成大人物.干大事业,出大风头,此皆人之所欲,众之所求也。古往今来又有谁愿屈人之下、甘拜下风乎?  相似文献   
75.
鲁迅的故事     
王宏宇 《决策探索》2004,(12):82-82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一生勤奋好学.十分惜时。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因为家境所困,清早要料理家务.有一次上课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为记取教训.在书桌右角上刻一“早”字,自此再也没迟到过.  相似文献   
76.
在"为人生"文论话语的理论行程中,王国维通过阅读桑木严翼《哲学概论》、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对席勒思想的介绍,选择性地接受了席勒的"审美人本主义"。在王国维的理解中,"描写人生"是席勒审美人本主义观念的具体表达,"人性完整"的理想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受此影响,王国维标举"诗歌者,描写人生也",在中国最早确立"艺术表现人生"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77.
<正>人是世上唯一会笑的生灵,可在日常生活中,有几人能笑面人生呢?人生这个词汇好沉重,生老病死谁都难免,更何况种种不如意。如:怀才不遇,朋友反目,或是更大的打击。又如亲人离散,爱情失败等等。即便是一个最顺当的人,也常常会发现,想要的幸福却在遥远的彼岸。  相似文献   
78.
卖报人生     
公司楼下有一对卖报夫妇,四十多岁。皮肤黝黑。5年前我第一次来公司上班时他们就在那兢兢业业卖报了。听同事说他们10年前就在这了,那时两人都比现在年轻很多。肤白净亮的,如今却是满身风霜。10年,对养尊处优的人来说也许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可对终日露天卖报的他们来说.十个年轮足够刻成半脸褶子了。  相似文献   
79.
新时期以来,"文学是人学"命题广获接受,文学表现人性及其与现实社会、时代政治无关的纯艺术观点盛行。然而梳理相关理论概念的建构论争史,可知此类观点与长期形成的文坛基本共识——文学通过人生描写以表现人性——颇有距离。周作人基于人类进化观点建立了融合兽性和神性的人性观,以"人间本位主义"、记录研究"人生诸问题"等表述,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并将传统的"人生主义"视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木本水源"。夏济安、夏志清兄弟将周氏"人的文学"理念传衍到台湾,提倡从新旧过渡时期的道德演变中展现复杂人性,主张以捕捉描写"人间的冲突悲苦"作为衡文准则,明确反对以审美形式、艺术性等作为评价标准。梁实秋的人性论具有两个版本:在台湾影响正面的"人生三境界"说与周作人相似,将人性定位于兽性与神性之间;早年与左翼作家争论而抛出抽象人性论,则暴露了梁实秋畏惧工农运动的阶级立场和悖离时代语境的思想弱点。相似一幕也曾在台湾文坛重演。上述过程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宝库,其启示包括:"文学是人学"仅强调"人性"是不够的,须将"人生"描写作为其最主要的内涵和不可或缺的维度,如此才能趋近文学的本质规律,也切近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0.
京派作家废名、汪曾祺创作了诸多"异秉"小说。这是京派作家对人类诗意生存的文学表达及美学设计。溯其文化与美学渊源,老子所塑造的"愚人"形象、庄子再三描摹的"真人"形象以及那些"技进乎道"的庖丁们,正是京派笔下"异秉"人生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