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3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1751篇
劳动科学   209篇
民族学   279篇
人才学   486篇
人口学   75篇
丛书文集   2641篇
理论方法论   753篇
综合类   6120篇
社会学   2591篇
统计学   28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1097篇
  2013年   995篇
  2012年   1188篇
  2011年   1524篇
  2010年   1528篇
  2009年   1348篇
  2008年   1557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做好小人物     
小喻 《现代交际》2002,(10):38-38
20岁那年,我还在一所大学里读大三,学校送我去参加全国青年学研修班学习。研修班的同学,都是采自全国各地的共青团干部,惟独我是在校学生,而目年龄最小。某日,有位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寄予厚望:“未来的中国就靠你们!”在他挥手的一瞬,我的心胸里暴涨起一股激情,仿佛突然间责任在握。研修班结束,回到自己就读的大学,我又因在社会买践活动中的表现被团省委授予“未来建设者”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审美积淀的各种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原始积淀、社会文化积淀,以及生活经验积淀的内在特点,从而对审美积淀的意义作出了新的理解,认为审美积淀是感性个体在自身的发展完善中建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美的创造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克威是中国著名的农学家、农业教育家 ,早年留学美国 ,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回国投笔从戎 ,参加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前后 ,开始筹办沈阳农学院 ,从此他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高等农业教育事业上。他思路开阔 ,敢于创新 ,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张克威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经验有五个主要方面 :积极创办多科性农业大学 ;延揽人才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注重对学生理想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推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 ;发扬学术民主 ,培养勤奋求实校风。为此 ,“文化大革命”以前 ,沈阳农学院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2,(11):10-10
近年来,创建文明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各地蓬勃兴起迅速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总的看来,这项工作还处在发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四川苗区现代化问题 ,本文从近代苗族山区开发状凸现苗族住山的经验 ,从当代苗族在山面临的挑战及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实践所探索出的初俱模式与方向 ,求证苗族地区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山”因素 ,旨在提高苗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层面 ,进而再证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清平湾是史铁生做知青时生活的地方,在告别十年之后,他失去双腿,由此他无法再回到广袤的黄土高原,却深深怀念着它,于是写下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者把写作的视点放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回归,以闲谈的笔调、故事情节上的弱化、语言上的美感、节奏上的跳跃回放等使文章充满了散文诗的气质,渗透着自然素朴的文学之美,高扬着纯朴、善良的人性美和超脱人生苦难的精神美。  相似文献   
17.
张志和是中唐著名的诗人、隐士 ,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道教精神 ,但从未进入道教美学研究的视野 ,这在中唐文人中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其“暂有”与“长无”的审美时空观、“玄真“的道性之美和审美心态的分析 ,展示其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把追求金钱、享乐、权力作为人生的目的 ,是错误的人生追求。利己主义是剥削阶级人生目的的核心。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由“为自己”到“为人民” ,这是人类历史上人生目的的革命变革。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基本原理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无产阶级人生目的作了精辟表述。通过学习和践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生目的的论述 ,必然会破除种种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9.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拿起电话机,只要听到对方的一声“喂,……”,如果是自己的熟人,我们马上就能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即使相互多年未通音讯,在交谈几句话后,往往也能互相猜出对方来。这些现象说明,说话声音除了能表达思想和感情信息外,还包含有每个说话人的人身信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劳伦斯·科斯塔在对所记录的5万种不同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后认为,这些人的声音听起来大部分是相同的,但却都有各自的特征图谱。他将人的声音的频谱称为声纹。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他不遇于世的象征,其山水形象多客观性,缺乏完美的意境,语言精工妍丽,用典广博晦涩,以求悟玄理为审美指归;谢朓的山水诗是他向往隐逸又不能忘情于利禄的人生追求的外化,其山水形象主观情意较浓,重视意境的创造,语言清新自然,用典旨意较显豁,玄理色彩冲淡,以审美创造为指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