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徐晨 《决策探索》2011,(19):70-70
荣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彭光伟本想通过踏实工作获得升迁,而希望一次次落空。他的心态从不舒服变为不满,继而变为仇恨仇恨单位、仇恨领导,最后竞用贪污公款的方式进行报复。前不久,彭光伟因贪污公款23.4万元,被判刑12年。  相似文献   
22.
《新京报》6月3日有文章称,日前在集中销毁一批非法营运车辆时,成都交通委行政执法总队邀请了50余名出租车驾驶员现场参与,这些的哥拿起铁棍,砸向那些“李鬼”车。  相似文献   
23.
进入到1994年,南非人格里高便成天生活在不安中。因为这一年,他曾看守了27年的要犯曼德拉顺利当选为南非总统。 格里高常常回想起自己对曼德拉的种种虐待。那是在荒蛮的罗本岛上,到处是海豹、毒蛇和其他危险动物。曼德拉被关在锌皮房里,白天要去采石头,有时还要下到冰冷的海里捞海带,夜晚则被限制一切自由。因为曼德拉是政治要犯,格里高和其他两位同事经常侮辱他,动不动就用铁锹痛殴他,甚至故意往饭里泼泔水,强迫他吃下……  相似文献   
24.
《重逢》《河内一郎》和《窑工》是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的话剧作品。这三部作品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连接,通过仇恨情感构建“敌—友”二元关系,确立理想中的革命共同体。仇恨这一激烈情感的产生、积累、转化与消解,构成了三部话剧共同的内在逻辑。作为一种情感动员的手段,仇恨叙事既有着深刻的在地性,又承载了话剧的政治功能。以“情感”为视角切入丁玲的戏剧创作,不仅有利于推进丁玲戏剧作品研究,还可窥见左翼文学传统与延安文艺融合创化的复杂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5.
26.
3月16日,21岁的犯罪嫌疑人、美国白人男子罗伯特·亚伦·朗在亚特兰大地区制造了3起枪击案并致8人死亡、2人受伤,死者中6人是亚裔。美国社会中潜藏已久的针对亚裔的歧视和仇恨问题,被亚特兰大的枪声惊醒,有人自发聚集在案发地点,哀悼无辜的受害者。越来越多不愿再保持沉默的人走上美国各大城市的街头,用行动抗议种族仇恨,呼吁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27.
"仇恨犯罪"已经在当下犯罪学和司法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逐渐引起社会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理论界的研究和讨论也逐步趋多。仇恨犯罪概念的庞杂体系可以被逐一厘清却很难被概括定义,但仍可从犯罪人心理与受害人性质两方面来架构仇恨犯罪概念框架。由此衍生出的以情绪认知为核心的仇恨犯罪行为模型更可以为仇恨犯罪反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杨珺 《晋阳学刊》2009,(4):114-118
对母女关系的书写是女性散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亲情解析》、《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以对母女之间亲情不亲的疏离关系为表现对象,敞开了母亲作为人作为女人的真实生存处境及其人格畸变状态。亲情不亲往往表现为女儿对陷于不合习俗母性的怨仇或仇恨心理的母亲的冷漠排斥,母亲的怨仇心理仇恨心理本质上是女性发现自己付出全部所依附的对象却空洞无力不足依凭后极度绝望空虚的流露。《亲情解析》、《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中作者对母亲之为母亲的母性和母亲作为女人的人性的思考,使得如何理解并超越母亲的命运,如何将习俗母性中所包含的爱的因子转化为建设性的人格因子,成为女性散文提出的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赵凤玲 《江汉论坛》2006,(6):125-128
在中外民间故事中反映家庭成员关系的故事很多,而最多的是关于“两兄弟”型和“两姐妹”型。在这些民间故事中,哥哥、姐姐总是表现出阴险狡诈、傲慢无理,而弟弟、妹妹处处受到哥哥、姐姐的欺凌、迫害。民间故事所反映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况,在解读这一现象的原因时,传统的看法多认为是家庭财产分配的不公和妻妇的挑拨离间,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出现这一现象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也就是父母爱的转移对长子、长女乖戾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30.
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一个极端个人英雄主义者。作为一个在社会激烈变革中被挤压变形的上进青年,仇恨是他内心的主要情感,巨大的野心和极度的反抗使他忽略了年轻人浪漫感性的爱。他视名利为生命的意义、信仰,而所有的人或事,甚至他自己及爱情都只是他通往功名利禄的手段。由于于连仇恨与对抗的是重视出身的时代、金钱至上的整个社会,因而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