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00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492篇
社会学   179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中国古代的服饰具有广告的属性和特征,它是古代广告媒介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国古代服饰广告历史悠久,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国古代服饰广告丰富多彩,色彩、款式、图案、纹饰等构成服饰广告的主要元素.中国古代服饰广告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2.
创新的解构中发掘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的继承关系,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73.
服饰行业员工敬业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服饰行业为研究对象, 发现其员工敬业度除了理性敬业和感性敬业两个维度, 还存在一个有关个人价值认可与体现的维度.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工作特点、 工作认可和价值感、公平感、组织管理程序、内部关系和组织价值与目标六方面因素服饰行业员工的敬业度不同维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南越国相关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以及前辈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这一时期岭南越人的服饰文化问题做了简要论述,试图勾勒出南越国服饰艺术的主要特点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5.
《金色年华》2013,(4):32-33
“新国货运动”又开始流行。很多人又说,还是中国品牌及设计师最了解国内消费者的喜好,而今时尚潮流的国际化已让产品牌与国际品牌征外观上没有太大的区分,而每年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中参展的本土品牌数量越来越多、底气越来越足,就证明了国产品牌抵抗“外敌”的决心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76.
缪鸳鸯 《现代交际》2011,(12):116-117
本文从满清服饰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剖析满清服饰的造型、用料、装饰等特征,从而得出满清服饰在服装的款形上体现满族人着装特点:在服饰纹样上继承和发扬了汉民族吉祥纹样,并赋予更丰富的寓意;重装饰性和审美价值,以奢华的风格表现服装整体效果,体现出满汉兼容且极尽奢华繁冗的服饰特征。  相似文献   
77.
陈英超 《现代交际》2014,(1):140-141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备受瞩目,在全球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凸显。拥有诸多优势的虚拟经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以实施虚拟经营的森马服饰为例,分析虚拟经营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8.
本文论述了服饰与流行的含义、关系、基本特征,现代流行服饰的特征以及流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推动力,服饰对流行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9.
云云 《公共关系》2001,(3):54-54
女子的服饰和化妆要求比男子高,不可随心所欲。1.忌眼影使用非自然色。女性应体现出和谐的温柔的美,如果在公关交往中女性使用湖水蓝、湖水绿、鲜蓝等闪光眼影,就会破坏这种美。2.忌质量低劣的口红。低质口红容易把印痕留在鸡尾酒吸杆上,或留在咖啡杯、高脚酒杯、茶杯的沿口上。口红的颜色也忌太艳,应与自己的外貌和衣服的色调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80.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它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实现了空前的大一统局面。作为表征元代身份制度重要因素之一的服饰,显示出了不同以往的特质,它既体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亦显现出南北地区的差异,同时还烙印了标志不同社会身份等级的特征。它与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身份观念一起,丰富了中国古代身份制度体系的内容,使中国古代的身份制度表现得更为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