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2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678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119篇
人才学   218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890篇
理论方法论   408篇
综合类   4011篇
社会学   729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1.
目前,高校面对急剧扩张和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各高校除了大抓建设、加快发展外,还应从组织、制度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法律事务工作。发挥高校法律顾问的决策性法律服务、督导性法律服务、诉讼性法律服务和教育性法律服务功能,是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12.
为了提高人才教育质量,满足教育成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入分析后续课程、企业、社会的需要,展开基于OBE理念的参与式教学研究。以教学成果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考核内容选择、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程的认可度。通过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更匹配。  相似文献   
213.
该文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平衡小车为实践载体,从零开始完成平衡小车的框架搭建、仿真分析、运行设计及实现,将课程计划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充分融入实践中,最后用智能车竞赛检验团队的创新成果,实现教学和实践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程的认知,掌握了实际应用技能,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四阶融合递进金字塔式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同时,该文以“两性一度”为抓手,以思政为引领,重构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能力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有效提高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14.
"以儒诠经"是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辑录与解读"以儒诠经"文本中伊斯兰教中国化义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界眼中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以儒诠经"文本对伊斯兰教中国化应包含的内容、如何践行伊斯兰教中国化提出了若干真知灼见,许多见解与当今倡导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若干内容相吻合。  相似文献   
2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西藏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的贺信中对学校办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是对全国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16.
217.
邹莹 《理论界》2020,(2):30-36
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以千古不易之"心"取代了宋儒的"天理",从而建构了其心学道统。在此背景下,王阳明的经典诠释以"忘鱼而钓,寄兴于曲蘖"为总体原则,其基本内涵则是对传统的读书求道观念的反叛,而要求以经典为吾心之印证。为了使得经典可以与吾心相接,阳明以"良知"为心之本体,从而使得释经者与经典在心之"良知"的本体层面达到彻底的"视域融合"。由此阳明得以将"致良知"作为理解与解释经典的"权衡",进而将明代的"二十四民"全部纳入经典诠释的对话对象之中,最终开启了明末以情抗礼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18.
219.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