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544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125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337篇
理论方法论   278篇
综合类   2878篇
社会学   540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佛手如瓜     
佛家总是能够看破红尘,静心禅坐,双手合得那么完美,口中诵经,心中有佛,潜心修行。即使是一只单手,也显得那么有力度,让人相信他是善者。  相似文献   
952.
杜佑在继承前人的以史为鉴与以史资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总结不应该局限于资鉴或者明义,而必须从历代盛衰成败中得出治国施政的经验教训,并期待着统治者将这些经验教训运用于实践中,以达到直接为现实社会服务的目的.杜佑提出的"征诸人事,将施有政"的治史主张,既是对自己施政经验的精要概括,又是对其史学实践的深刻总结.他把历史总结与治国施政联系起来,既反映出时代对史学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又开辟了一条取鉴典章制度以匡时济世的治史途径,不仅蕴涵深刻的哲学思维,而且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53.
荀子既在人禽之别上肯定了人本质在善,又在人伦实践中分析了材性知能、仁义质具、人能思虑,看到了知性在道德教化中可以为善的潜能。虽然荀孟在人性论持不同的观点,但在德可教化的观念上是一致的。孟子向内发掘了人的德性本能,肯定了德性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他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前提条件;荀子向外扩展了人的德性能力,在知性的诉求中渗透了情感的因素和伦理的关切,道德教化的价值设计也有了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954.
UPOV公约构成了国际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保护的基本框架。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对国际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作为UPOV公约成员国,中国必须应对挑战,在品种权的取得条件、权益分配以及“农民权”的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品种权保护制度,以加强转基因植物的保护,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5.
德育工作是高校整体教育工作的核心。德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其培养人才的品质,进而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目前,德育工作在高校如火如荼,但成效却不理想,道德失范现象在高校里还是层出不穷。本文拟通过对“以情促动”德育新理念的内涵、意义、策略的诠释,以谋求学术同仁、社会各界人士对该思想提高认识,扩大共识。  相似文献   
956.
麦家的《风声》与李洱的《花腔》都在广袤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以“复调”的叙事策略,将创作凝聚点不约而同地放在个人身上,以个体视角去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凸现出作者对于革命化历史的独立思考与深度追问,并挖掘出个体生命在历史与现实的复杂纠缠中、在权力规约与人性困顿中的精神深度,于人性的褶皱处去发现其深邃丰满的内质或强悍而庄严的生命品性。  相似文献   
957.
真理辨析     
真理的本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真理具有客观性、本然性、相对性和可证性等基本特征。真理是其所"道",是其所"在",是其所"是"。自由是探索真理本质的前提。剥离笼罩在客观实在之上的假象是初露或者裸露真理本质的必由之路。对事物本原的探究,对事物原初的追寻,对事物逻辑的起点和历史发生的议论,原来是同一回事情。"自然"是"道"是真理。"以自然为本"是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58.
世人一般认为孙中山是一个怀抱崇高革命理想主义的激进革命家,也因此有“孙大炮”之称,喻其谋事、行事之不切实际。通过研究孙中山革命程序论中所提出的训政设想,笔者认为孙中山其实不乏理性与冷静,其所提训政设想,希望中国在建立民主体制之前,有一个准备与过渡阶段,以党权扶植民权,训练人民的素质,目标是建立宪政民主政体,有涤荡专制旧污与防止民主异化为民粹主义之双重使命。但其所提训政设想还是遗留内外双重缺陷,且相互关联,形成恶性互动,使其训政设想目标与手段悄然背离,不但制约其所提训政设想双重使命的实现,同时也遗有长远后患。  相似文献   
959.
960.
印度佛教引入中土后,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了一段不适应的时期,到唐代已经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形成互相融合的趋向。这种融合首先以佛学的中国化为契机,如天台宗“一念三千”就与儒家心性之学有某种暗合,唯识宗学理上虽仍与中国哲学格格不入,但亦显示出对皇权的依赖和臣服,华严宗则大量引用老庄而“以老解佛”,同时又对双方都有所改写和调和。禅宗是对佛教作中国化改造最彻底的案例,其顿悟说既融合了道家和玄学的成分,也具有儒家心性论的背景,成为后来宋明理学和心学的重要思想来源。对这些中国式佛学,儒家的回应既有批判,也有吸收,由此而提出儒家“道统说”(韩愈),并试图以心性之学来统一儒佛两教(李翱)。道家则以《道体论》为代表,借助于郭象的“无心论”而将佛理佛法大量融入道家经典,使道家哲学在思辨层次上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些都为后来宋明理学吸收三教而成一统准备了充足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