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49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283篇
管理学   5777篇
劳动科学   228篇
民族学   649篇
人才学   683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10939篇
理论方法论   1930篇
综合类   19735篇
社会学   2606篇
统计学   899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852篇
  2022年   801篇
  2021年   968篇
  2020年   751篇
  2019年   778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826篇
  2015年   1236篇
  2014年   2628篇
  2013年   2294篇
  2012年   2876篇
  2011年   3308篇
  2010年   3296篇
  2009年   3667篇
  2008年   3737篇
  2007年   2561篇
  2006年   2178篇
  2005年   1960篇
  2004年   1742篇
  2003年   1523篇
  2002年   1359篇
  2001年   1042篇
  2000年   810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71.
从对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人的异化现象而导致的责任感缺失、虚置问题进行剖析,发现只有从人的角色意识、人生目标和价值的树立着眼,从思想政治教育着手,才能真正确立人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72.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与企业生命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要从其价值驱动因素入手,但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驱动因素。因此,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价值驱动因素以及相对应的价值评估方法,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提供几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73.
一、“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所谓“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组织系统各级管理者、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组织的生活的长期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对外具有个性的学校整体价值理念、思想信仰、管理哲学、学校目标、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员工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当代文化思潮和高校管理方式的交叉,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根源,是高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是高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打造高校知名品牌。构成和谐管理模式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的灵魂。“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至少有三个优点:  相似文献   
274.
要想突破口供是证据之王的传统法律思维,在我国建立起审查口供的原则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合理借鉴国外的证据制度的经验,大胆地构建了在刑事诉讼中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据价值功能的五大原则,即相关性原则,法律真实性原则,程序合法性原则,人权性原则,补强性原则。  相似文献   
275.
管淑侠 《学术交流》2006,(12):11-15
历史研究领域存在两大对立派别,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马克思主义主张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波普主张历史非决定论。分析评价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批评,阐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历史决定论的理解。真理和价值是有区别的,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从历史发展的原因———价值选择———结果机制能更清楚地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76.
回归自然-论张炜小说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大自然的歌者,他在小说中不仅描绘了一个个宁静、优美而又富有生机的自然世界,而且他从自然出发来理解社会人生、塑造理想人物.回归自然就成为他小说中的价值取向,回归自然意在返回生存的本真状态.受到张炜否定的是异化的社会和人,以及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观念;他高度赞扬了自然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77.
农民工的困境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一种身份焦虑。即在一种特定的城乡二无结构社会里,农民工从乡村到城市的跋涉过程中身份的暧昧不清:他们追求城市人身份而不得,又无法回到农村的既定轨道,从而事实上不得不辗转徘徊于乡村伦理和城市法则之间。  相似文献   
278.
279.
2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