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98篇 |
免费 | 785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372篇 |
劳动科学 | 158篇 |
民族学 | 653篇 |
人才学 | 624篇 |
人口学 | 70篇 |
丛书文集 | 9997篇 |
理论方法论 | 1663篇 |
综合类 | 18466篇 |
社会学 | 1926篇 |
统计学 | 7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801篇 |
2022年 | 816篇 |
2021年 | 1010篇 |
2020年 | 802篇 |
2019年 | 842篇 |
2018年 | 339篇 |
2017年 | 562篇 |
2016年 | 763篇 |
2015年 | 1113篇 |
2014年 | 2274篇 |
2013年 | 1938篇 |
2012年 | 2305篇 |
2011年 | 2618篇 |
2010年 | 2485篇 |
2009年 | 2617篇 |
2008年 | 3312篇 |
2007年 | 2457篇 |
2006年 | 2049篇 |
2005年 | 1804篇 |
2004年 | 1623篇 |
2003年 | 1403篇 |
2002年 | 1354篇 |
2001年 | 1070篇 |
2000年 | 804篇 |
1999年 | 429篇 |
1998年 | 262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论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造成了劳动力数量供过于求而质量供不应求的严重矛盾,积累了许多问题,当前这些问题已日趋表面化。解决上述矛盾,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人力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具有非常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转换是一场艰巨的改革攻坚战役,对机制转换的时机、时限、目标、措施,都必须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周密、细致、慎重的谋划。 相似文献
992.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集叙事和哲思之力,极大程度地实现了小说"研究存在"的功能,其主旨是对人的可能性的探寻:小说通过对人类因"遗忘"而固守的伦理价值标准的解构,为充分实现生命本体体验搭建了平等的价值平台。并以此为前提,建构了人实现无限可能性的路径:因平等而自由,因自由而饱满,因饱满而逃离生命中因失去所有维度而无法体认价值感的虚无之轻。 相似文献
993.
共生哲学是关于共生的哲学理论,旨在对共生现象进行哲学概括和把握,并从共生视角对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发展论等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审视与阐释。共生哲学的本体是共生关系,关系是实在的,主体间性的本质是共生;共生价值论坚持价值的属性说与关系性的统一,坚持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倡导建立共生的价值观;共生方法论明确了方法的中介性质,提出了共生哲学的关系思维方法、整体论方法与有机论方法;共生实践论主张实践是人的"类"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实践,是"关系"中的实践,实践具有共生性;共生发展论坚持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当代与后代的统一,主张共生共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995.
我国当代社会的民生概念蕴含的民生价值包括人的尊严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众拥有各种权利,全体社会成员的和谐共生与发展等方面。民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法治予以保障,因为从法治的内涵、法治实施的要求、法治实施的方式等方面看,法治蕴含着民生价值。不仅如此,法治还可以提供民生价值实现的权利保障和秩序保障,为民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可能性,法治如果能够加强与民生事业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司法,加强与民生事业相关法律的普法宣传与守法教育,那么,法治的民生价值则会得到较为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6.
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其经典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对其所在年代的美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心理与政治参与方式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将之总结为其根源在于美国人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形成的民主心灵习性.本文首先基于政治心理学视角对托克维尔的民主心灵习性理论内涵进行系统阐述,指出所谓公民的民主心灵习性本质上即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政治心理习惯;其次,运用政治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对民主心灵习性予以理论解构,指出其应由公民的政治参与人格、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认知、政治参与记忆、政治参与知觉、政治参与情感、政治参与认同七个要素构成;最后根据勒温的场论与前述民主心灵习性的理论内涵,指出可基于下述两个方面培育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观:一是构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心理结构,具体包括政治参与人格的培育、政治参与态度的树立、政治参与认知的提高、政治参与记忆的沉淀、政治参与知觉的培育、政治参与情感的培育与政治参与认同的确立;二是构建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行为情境,具体内容包括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环境的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文化环境的培育与公民政治参与社会环境的培育. 相似文献
997.
林默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反思工业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唤起人对自然的具有诗性的乡愁意蕴的人文情怀,在价值理念上超越对自然在满足人的自然生命意义上的纯粹物质功利的工具价值运思,从人文价值意义上彰显人与自然之间趋于真善美圣的价值诉求。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在荒芜的土地上撒下绿色的种子,更要在人类心灵中播种这种绿色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98.
在社会文化中心主义解构的时代,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发展呈现了价值形态上"趋后"的向度,即文学语言形式的"后现代性"。然而,中国当下客观物质层面还远没有达到西方后现代的社会基础,西方后现代思潮是在后工业时代架构上的精神裂变与突围,而中国后现代是以人文价值形态为先导的工具理性的范畴。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场域内,后现代主义则是作为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论,并衍生为无限扩充后现代"领地"的非本质主义倾向,"无边"的状态致使文艺理论阐释的虚无与混沌。同时,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看似大众化的表象下,知识分子集团却决定了这种大众化所蕴含的精致的"小众情结"。诸多人文价值理念的错位是新世纪乡土小说面临的既真切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这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话语力不从心之后逃向形式主义的溃败。 相似文献
999.
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性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工具理性张扬的当代中国,诉求价值理性的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凸显人对历史和现实反思形成的价值智慧、价值良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政府主导与组织主力的互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进路。始终胸怀13亿人的共同理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00.
文学的自律、他律问题早在20世纪初就已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一个时期,文学自律的一面探讨不多,主要是争论他律的应有的方面,以确立新文学的性质与方向,建立新的文学观念,自属文学内涵的应有之义.但自20年代下半期从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俄国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及其余脉的各种文学思想,都被当成无产阶级文学思想介绍了过来,形成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文艺界的多次大争论,造成了文学观念向他律的倾斜与严重的越界.其中的一系列主导思想,后来以权威的形式被沿袭与巩固了下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