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魏琳  黄明 《天府新论》2000,(4):33-36
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正处于攻坚阶段的国有企业已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索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考察现有公司制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现状及弊端,提出建立规范高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2.
曹世中 《经理人》2007,(7):63-63
历经12年的讨论和修改,新《企业破产法》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的最大亮点有三个:引入重整制度;引入管理人制度;适用范围涵盖到所有企业法人,包括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63.
现代企业制度与私人企业的本质区别,是确立以企业自身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从而摆脱对个别私人资本和经营者个人的依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没有明确“产权明晰”的弊端,导致了企业过分依赖经营者的个人能力,扩大并强化了代理人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导致国企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从而忽略了企业法人财产权在产权改革中的作用,陷入“私有化”的改革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64.
《领导决策信息》2008,(36):13-13
案例背景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今年8月10日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按照国务院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要求,中央企业到2010年将会减少到80户到100户。中央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属于关系国家经济命  相似文献   
65.
一、基本单位分布状况 (一)按类别分布看: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区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67478个,比重为59.44%,机关事业法人23918个,比重为21.07%;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22119个,比重为19.49%.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企业法人增加36354个,增长116.80%;机关、事业法人增加2424个,增长11.28%;社团和其他法人增加3581个,增长19.32%.  相似文献   
66.
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非法人团体没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传统观念的由来出发指出这种观念正面临时代的挑战。在明确我国有关对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立法现状后,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立法应把企业法人分支机构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6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公司制改革,使企业享有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并以其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独立经营,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本文即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形成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来说明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8.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问题的关键是处理好国家所有权与国有企业法人产权的关系,它是界定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法人财产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推行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69.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具有企业法人取得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的双重效力。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具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的双重色彩。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仍是适格的被诉主体,其财产责任仍由企业法人承担,但有一可能发生向股东承担责任的转化。对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实施特别清算和实行对个别债权的强制执行,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0.
论企业法人目的范围之意义——私法和公法的不同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企业法人目的范围的限制作了多角度的分析。从公司法来看 ,早期确立的“越围原则”在后来的发展中已被证明对于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之不力。从民法的一般原理看 ,对企业法人目的范围的限制 ,本质上是对企业法人之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的限制 ,与企业法人行为之效力无关。站在公法的角度 ,目的范围之决定是企业法人的当然权利 ,国家权力的过多干预将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