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8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490篇
社会学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61.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开启了孟姜女传说研究,创设了“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证实了孟姜女传说的研究价值,此后孟姜女传说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同时,已有研究存在文化内涵重复解读等问题,表现为未能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起来探讨,导致文化本质解读不够,缺乏更多有力、新颖的见解。此外,传说的中外比较、族群视角、故事角色功能分析、原型理论、表演理论的运用、传说对作家文学的影响等在现有研究中还显得比较薄弱。未来可以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际文化交流、文化资源转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的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62.
863.
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的特点.而这与当前古史界在传说时期历史问题上的讨论很有关系,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864.
“背后捅刀传说”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的德国,它由德国国防军高层制造并在魏玛时期的大众层面广泛传播。该传说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其核心内容是认为德国军队没有在战场上失败,而是在后方遭到社会主义者和犹太人的背叛,并向敌国投降和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从群体心理视角来看,“背后捅刀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代表了德国右翼势力对一战战败的权威解释模式,契合了魏玛时代以民族背叛和集体耻辱为主导的社会心理。该传说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许多右翼和保守政党宣传的核心形象,它严重削弱了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合法性,为纳粹主义的兴起营造了重要的群体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865.
张江华 《社会》2022,42(3):1-30
本文以广西柳州著名的“计氏豢龙传”故事的演化为线索,讨论了明清以来一个居于“内地边疆”地区的家族之变迁。通过正史、地方志、碑刻、族谱等各类史料,梳理出柳州计氏家族通过科举从一个地方土司家族上升为书香门第,在遭遇危机时编制家族叙事与再造风水以重振家声,最终生成一个多民族宗族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王朝国家缔造的地方社会空间为家族与宗族这类社会主体提供了能动性的活动场域,而宗族所推动的社会各阶层和族群间的沟通与互动又促进了“内地边疆”地区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66.
炎帝和黄帝,是上古传说中的伟人。《史记·五帝本纪》为什么以黄帝开篇,为什么把炎帝置于黄帝的背景之中?归纳相关古代文献可知,炎帝代表农业发明,黄帝代表国家创立,这一观点,分明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论说。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学界存在着意见分歧,有些学者排斥炎黄传说与中国文明起源相关。而炎黄的古代文献记载证明,在古代中国文献中,确有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国学说。这个学说的存在,与考古学先有农业后有国家的结论在逻辑上是一致的,证明这个学说具有合理性。中华文明起源的学术研究路径众多,考古学担任重要角色,但绝非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867.
神话和传说是虚构的,但其并非虚妄。从不同文化的神话和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群体之间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差异。 而现代人不仅要求获得产品的物质效能,而且迫切要求满足心理需求。本文通过对比在西方世界影响较大的圣经故事、希腊神话 传说和中国神话传说,分析其在叙事结构、主题侧重、人物塑造和与外来神话融合程度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文化心理差异,并将之与 跨文化营销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探寻出对商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指导策略,帮助企业适应不断加深的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868.
米芾《露筋之碑》的记述对象是北宋时期广泛流传于江淮流域的露筋女传说。该传说在南北朝时期的原型是鹿,唐代时江淮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说对象遂由鹿演变成人(醉汉)。北宋中前期,传说对象由醉汉演变成孝女,继而演变为贞女。《露筋之碑》的内容并不能证明米芾具有强烈的贞节观念,而是其特定时期对于自己官场境遇的情感表达载体。明清时期,由于《露筋之碑》的文化指向符合理学家强调女性贞节行为的价值趋向,故被士大夫不断宣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碑的地位和流传度。反过来,由于该碑出自名家之手,后人争相拓印、收藏、临摹,使得露筋贞女的形象深入人心,并扩大了传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69.
讨论完颜家族谱系建构问题,必须了解《祖宗实录》的具体内容、结构框架以及编纂经过。本文以《金史·世纪》为主要线索,综合《后妃传》《始祖以下诸子传》及石显诸传的同源史料,指出它们皆以《祖宗实录》十帝本纪为蓝本修成。在厘清《祖宗实录》总体面貌的基础上,我们对女真祖先传说及谱牒构造展开文本分析,揭示昭祖到景祖的叙事内容突然由虚变实这个关节点前后祖先传说的整合、改编的过程,以及背后的政治因素。《世纪》《神麓记》《松漠记闻》《高丽史》均载完颜氏祖先故事,据此能够钩沉谱系生成的脉络,分析统治集团塑造模式与权力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