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程思良 《云梦学刊》2008,29(1):79-82
休息权是自然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属于基本人权的范围.同时,它也是自然人人格权必要的和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在现代社会,休息权还是劳动者应当享有的与劳动权密切相关的一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2.
休息权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思良 《云梦学刊》2007,28(2):78-81
休息是指人们具有某种直接目的的工作和学习等活动的停止状态或人们恢复体力与脑力的行为。作为一种法定权利.休息权是居民和劳动者享有的使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以及得到闲暇以享受生活和获得充实与发展且不受非法干涉和骚扰的权利。休息权的内容包括休整权、休假权、休闲权和安宁权四个基本方面。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它具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念;作为劳动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它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前提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作为自然人的一项重要人格权,它是树立人本观念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休息权应当得到宪法、劳动法、民法和刑法多种法律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休息权被侵犯现象较为严重。其原因有观念层面的、政策法规层面的和应试教育层面的。必须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高考制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等途径,切实保障教师的休息权。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休息权,是实现劳动权的前提条件。但在现实中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其中有企业变相加班、劳动监察部门监管不力、劳动者权利意识不强等原因,但往往表现为劳动者自愿放弃休息权。本文拟从分析劳动者休息权的性质来探讨劳动者能否放弃休息权,并对劳动者"放弃"休息权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艾琳  于轩 《学习与探索》2023,(12):67-76
在新就业形态下,弹性工作时间、互联网平台用工算法机制模糊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边界。实践中,对于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还缺乏普遍的价值共识和统一的法律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基于人权的休息时间、休息日、休假日等休息利益尚未法定化。从权利属性看,劳动者休息权具备道德权利属性和法定权利属性。从法的渊源看,劳动者休息权具备宪法基础和劳动法基础。劳动者休息权法律关系要素的厘定是劳动者休息权保障的前提,应明晰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界限,并修正工时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等事关劳动者休息权的核心制度。探讨理论基础的同时,应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休息权保障,使劳动者休息权成为一项归属于广义劳动者的劳动实有权利。  相似文献   
16.
程思良 《云梦学刊》2011,32(5):79-82
休息权为自然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需,且不为其他任何一项人格权所包容,因而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在休息权所包含的全部内容中,休假权和休闲权是主要为劳动者享有的带有劳动福利性质的权利,是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一种报偿,而休闲权还具有社会公共福利的性质。因此,休整权、安宁权是人格权,而休假权和休闲权则不是。作为人格权的休息权的主体是自然人,而不限于劳动者。法律应明确规定休息权为自然人的一项人格权,明确列举自然人享有休息权的范围,并明确规定侵犯休息权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华商晨报》8月6日的文章称,山东省青州市出台了一项新规定,要求青州市属机关事业单位要取消周六休息,公务员周六也得上班。该市宣传部官员称执行这项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但休息权被剥夺的公务员们很是不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不断出现的白领“过劳死”现象发出警示:许多人已经逐渐异化为劳动的奴仆,成了无形铁笼里的机械木偶,不停地运转,终于有那么一天,耗尽了生命最后一滴泪水,才永远离开这个冰冷的铁笼。白领的“过劳死”,不仅有外在压力的原因,同样也有其自身职业生涯管理的原因。外在的压力,有来自就业竞争的残酷的因素,也有来自企业的唯利是图而忽视员工的休息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奎 《社区》2002,(8):11-1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北京、西安、武汉900多位有常住户口的受调查劳动力中,一半以上的人天天加班,而六成多的人并没得到足额报酬。调查中,多达55.3%的人称每天工作8至11小时,甚至7.8%的人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1小时以上。仅就工作时间而言,人们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对于加班原因,除去休息日轮班和业务的突发需要等客观原因外,调查发现,由于就业市场供过于求、人才“高消费”等带来巨大就业压力,使在职者普遍存在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自愿延长工作时间或放弃休息。另外,用工单位漠视员工休息权利,也是造成加班频繁的重要原因。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法定工作时间是科学的结果,长时间单一状态和重复的动作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将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会使人产生厌倦情绪,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规律因经常加班被打破,超强工作节奏及长期透支也将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一、法律规制的目标与原则(一)人的基本权利理念导向的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劳动权与休息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弹性退休制度的法律规制以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为理念,也是体现宪法保障人权,实现宪政的应有之意。立法者或决策者在相关制度设计与实施的整个过程不仅应该以人权保障为出发点,更以其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