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84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782篇
社会学   129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91.
《理论界》2021,(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即将来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并为之前仆后继,不懈努力,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苦难辉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闯关夺隘之后,最终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的转折、新的目标,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远景,中国共产党必将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考场上,谱写出合格的历史答卷。  相似文献   
692.
面对中国发展的百年新征程、实践新起点,习近平创造性地阐发了“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从理论基础来看,历史唯物主义、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华优秀文化构成了“五个必由之路”的生成性基础;从历史底蕴来看,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由乱到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由定到治”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由治到强”的过程构成了“五个必由之路”的继承性前提;从实践指向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在中西比较中显示出世界性意义构成了“五个必由之路”的时代性启发。“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凝结着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理论总结和实践回顾,是彰显开创性和充满前瞻性的崭新论断,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9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94.
自然人·社会人·文化人——论人的生存特性与生存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未特定的存在物,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形象是不断生成的.自然人是人已是的既成状态,社会人是人生成的变动状态,文化人是人趋向的理想状态,这三种状态共存于每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其结构比例在人身上的表现构成了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学文化知识,做文化人是人的生存特性和使命.  相似文献   
695.
696.
697.
黄金龙 《中华魂》2021,(2):43-4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相似文献   
698.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具体科学内涵可以从认知、行为、情感、意志四个层面进行阐释。这与高校思政课课程属性中的意识形态性、知识教育性、思想理论性、道德规范性具有相似相通之处。在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找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二者之间内在耦合性的基础上,以增强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为根本前提,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为重要抓手,以筑牢教学内容为关键环节,以创新教学方法为有效链接,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  相似文献   
699.
进入现代化的中国,经济发展了,科学主义却泛滥开来,使人文精神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与此同时,对工具理性的过度信任,使哲学等人文学科日渐式微。但是,在现代性状况下,人们更需要人文关怀,时代呼唤人文精神。而哲学,应该承担,至少部分承担起这一使命。本文对哲学应该担当起培育人文精神这一使命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00.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在精神谱系视域下审视伟大抗疫精神既有助于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伟大抗疫精神的研究。伟大抗疫精神“何以形成”与其“是什么”和“如何弘扬”是同等重要且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何以形成”的探究有助于厘清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以及提高继承和弘扬的针对性。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殊死搏斗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境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又有自身丰富内涵与特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缔造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抗疫斗争的领导主体,党的领袖群体是抗疫斗争根本任务的提出者和根本方向的把控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领域抗疫斗争具体策略的设计者和带头执行者,广大普通党员是各条抗疫战线的积极参与者和骨干力量。中国人民是抗疫斗争的基本主体,中国人民的抗疫诉求是推动抗疫斗争进行的根本动力,中国人民的抗疫智慧是抗疫斗争的基本要素,中国人民的抗疫行动是抗疫斗争的直接支撑。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抗疫斗争的理论基础,也是与国际国内各种错误言论进行斗争和交锋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优势是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