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16篇 |
免费 | 385篇 |
国内免费 | 13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36篇 |
劳动科学 | 218篇 |
民族学 | 565篇 |
人才学 | 711篇 |
人口学 | 161篇 |
丛书文集 | 6515篇 |
理论方法论 | 1194篇 |
综合类 | 11607篇 |
社会学 | 2413篇 |
统计学 | 3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610篇 |
2022年 | 602篇 |
2021年 | 707篇 |
2020年 | 498篇 |
2019年 | 464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387篇 |
2016年 | 404篇 |
2015年 | 615篇 |
2014年 | 1742篇 |
2013年 | 1513篇 |
2012年 | 1639篇 |
2011年 | 1772篇 |
2010年 | 1642篇 |
2009年 | 1682篇 |
2008年 | 2228篇 |
2007年 | 1438篇 |
2006年 | 1301篇 |
2005年 | 1276篇 |
2004年 | 1337篇 |
2003年 | 1243篇 |
2002年 | 845篇 |
2001年 | 752篇 |
2000年 | 541篇 |
1999年 | 244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丁仕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52-54
丁玲无意走上创作之路,却成为中国现代特有的知名作家之一。她早年的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对传统男尊女卑的极端反叛的非常鲜明的特点。"莎菲"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的典型代表,一时成为丁玲的代名词。这些作品闪烁着"五四"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光芒,也充满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在男人世界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小说形象,正是作者的缩影,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体现。这与其一生坎坷不平,晚年政治化的心态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2.
于颖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66-69
在西方学术界的视阈中,马克思为人类社会留下的精神遗产主要是: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继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从而改变了20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特别是对其中工厂及其企业家的分析,比以往的任何描述都更为生动和深刻,并对当今的现实经济生活仍然具有解释力;马克思的学术思想,综合了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已经并将继续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现实主义与百年中国官场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友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105-109
百年来,面向各个时代殊异的社会环境和官场现实,中国官场小说作家始终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关怀现实,关注官场,写出了许多官场现实主义作品,并在百年来的创作中一以继之地发扬现实主义的精神传统。通过总结百年来官场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经验,为新世纪突破创作困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本文密切结合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沧桑史,梳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流、承传与变化。通过历史的考察,提出了顽强彻底、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将革命进行到底"继之以社会主义革命催生新中国、重塑中华民族新形象,革命精神在历史新时期转化成改革动力,内化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驱动等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997.
张志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31-39
毕淑敏是一个不断开辟新的人生体验和文学描写的有追求的作家。她的创作给文坛带来新的界面,也提出新的命题。这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作家气质:“白衣天使”与“天才病友”的路径选择;面对疾病:隐喻与治疗的相互矛盾;审视心灵:揭示痛苦与展现隐私的暧昧立场;伦理难题:医学一社会学一文学的彼此纠缠。对毕淑敏创作的深度分析,也同时揭示出当代文学如何追求精神高度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998.
999.
张典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3)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复杂性最典型的显露,光明和黑暗、绝望和希望、出世和入世,这样的二元对立在《野草》中全面展开,显示出鲁迅精神世界的多层面。从谱系学角度读解《影的告别》,可以看到鲁迅的四重主要的影,也就是四种有生命力的精神:儒家,道家,佛教,西方式个体精神;这四种大的文化多元共生,取长补短,共生生长出鲁迅的精神。鲁迅在《野草》中显示出这样的两面性:绝望的虚无感与反礼教精神;同时他对传统文化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00.
满顺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6)
大学文化是大学存续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源泉,探索其精神传统和变迁历程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文化的精神传统主要有独立自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三项内容,大学文化经历了从宗教神性到价值理性再到工具理性以及后现代性的历史变迁,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弘扬和丰富着大学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