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们普遍认为诗歌不可译,或者说无法再现原作的原姿原貌。翻译家汪榕培先后将《诗经》、《老子》、《易经》、《邯郸记》、《陶渊明集》、《墨子》等翻译成英语,并赢得了普遍认可。汪榕培在翻译实践中一直遵守"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结合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从"传神"和"达意"两个方面,与《枫桥夜泊》的其他几个英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更能做到"形神兼备",即"传神地达意"。进一步分析"传神"与"达意"的关系,并指出"传神达意"是较好的诗歌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42.
谢灵运梦得文思故事是文才神授观念的产物,它反映了六朝普遍存在的传神写物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要求诗歌创作追求神似。梦得文思故事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对诗歌创作中灵感的表现和强调。  相似文献   
43.
诗歌翻译以"意美、音美、形美并最终达到传神"为圭臬.分析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能够明确实现"三美"从而达到译诗"神似"的具体要求和衡量办法."三美"的有机统一是"传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中国艺术以形写神 ,以形似达到神似 ,神似重于形似。“传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 ,体现了中国美学重“无”的智慧取向、“省”的审美意识及其玄学的色彩。这与西方追求刻肖外物的真的境界 ,重“有”、重再现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对比 ,而中西方将互融互补 ,艺术共荣。  相似文献   
45.
以诗译诗与借形传神是卓振英《楚辞》英译文的特色。译者进行总体审度和合理调适,借用传统英语诗歌的四行诗体、双行偶韵诗体、三行诗体、五行诗体、十行诗体以及半格律半自由诗体等形式,努力再现《楚辞》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念,这在深层次上是因为这种形式借鉴对英语世界读者更具亲和力,它是沟通译入语文化与源语文化的纽带。  相似文献   
46.
成语“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传神,突出重点。作文中“画龙点睛”一般用在结尾处。比如这段文字:早晨,风很大,我蹬上自行车向学校骑去。偏偏是逆风,真不好骑……我看见旁边骑自行车的人们,他们的身子向前倾,两条腿一上一下用力地蹬着,每前进一步都是那么不容易……。  相似文献   
47.
体验的传达具有矛盾两重性:一方面,体验是可以传达的。但另一方面,体验又具有难以言说性。体验具有难以言说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语言表达的困难。二是内部言语有一定的“我向性”,因此外部言语不能尽善尽美地传达出内部言语。三是人的内觉体验很难诉诸于外在符号。体验的难以言说性并非全是缺陷。它一方面给艺术创作和欣赏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艺术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艺术家在创作时主要通过隐喻、传神、具体化这三种方法来抵抗审美体验的难以言说性,力图充分地传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48.
以《飘》的两种译文为材料,在对比分析典型段落篇章的基础上,阐释"传神"的重要意义.首先简要介绍该小说的艺术特色;然后在对比分析译文特点的过程中展示传神理论的内涵;最后强调自己的论点,提出文学翻译中应贯彻传神的理论.  相似文献   
49.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贯穿其发展流程的基本精神特质有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是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和、相沟通的宇宙意识,表现为艺术哲学范畴即“中和”。“中和”既是作品内涵的规定,也是形式创造的规范;既是审美的,又是伦理的,它是“至美”与“至善”的统一。从表现论的角度看,则是“传神”、“气韵”、“写意”这三位一体的基本范畴,其本质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反映,是人对艺术作品活泼泼的感人魅力和永恒的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50.
宋代山水是我国山水画法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个里程碑,宋代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把形和神作为评判画面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宋代的优秀山水画作品都可以被称为神品。这些作品中无论什么题材,构图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传神。从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到南北朝范镇提出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都强调了形神的统一。形神兼备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山水画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形和神是辩证关系,形是神的器具,是手段,而传神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艺术创作中,之所以不满足其形似而强调于神似,主要是因为神似的作品能够深刻地揭示出物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塑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