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18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567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744篇
社会学   189篇
统计学   10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用社会交换模型分析了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交换的变迁 ,认为转型期城市社会交换是一个阶层间交换减少与阶层内交换增多、平等的网络性交换减少与不平等的等级性交换增多的过程 ,并认为城市社会交换的变迁主要是由于交换主体的社会结构性要素特别是阶层地位的外显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2.
西部大开发与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化的管理方式、独裁式的决策方式等内部问题 和缺乏公平竞争、规范的政策和法律的保障等外部问题,是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家阶层形成所 面临的主要障碍。应当认真研究民营企业家阶层形成的规律,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 环境,加快民营企业家成长的步伐,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3.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关于富民阶层的社会作用,时人有许多肯定的议论,认为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内部发生变化的强大动力,在国家的赋役承担、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的社会管理、经济文化、灾荒赈济、公共设施建设、助君"养民"等各项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住房商品化与中国城市阶层空间分布的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质聚居”是社会分异的自然结果。但是在福利分房的制度下,住房与社会阶层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压制了。住房商品化赋予了人们择居的自由,从而引发了中国城市各阶层在空间上的聚集。城市阶层在空间上的聚集适应了城市居民空间分异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因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5.
蔡翥 《学术探索》2005,(1):57-62
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微观层次上,选择关系资源为分析路径,同时结合宏观层面的制度性动力分析,拟以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来探析农村社区阶层分化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农村,特别是以安徽为典型形态的中部地区农村农民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探讨转型期关系资源与农民阶层分化的关联,并将就实地调查中所获农民阶层分化的具体情况,探析"关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向关系资源转变的过程,分析关系资源在农民阶层分化中扮演的角色,对这一微观层面的社会事实做出解释,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社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中间阶层的结构功能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小西 《学术论坛》2006,23(3):138-141
中间阶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力量,是和谐社会生成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推动民主化的原动力,是市场最重要的消费群体。大力培育中间阶层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培育中间阶层,一要健全社会流动机制,实现中间阶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二要改变中间阶层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弱势地位,保证其发展的稳定性;三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保障其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7.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法律文化对中西商业及商法发展的不同影响,从商主体的法律地位、商业法律的形成以及封建经济对商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揭示了商业及商法发展与法律文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8.
多重博弈下的阶层分化与弱势阶层的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多重博弈关系。在中国地方层面特定的经济-政治制度空间下,这一多重博弈导致了只有让部分弱势群体牺牲,才能实现整体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的格局。而弱势群体的特殊牺牲则可能反过来使整体利益和强势阶层利益受损,而能够摆脱这一悖论的是制度层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69.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 ,中国工人队伍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其“主人翁”地位和“领导阶级”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工人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知识分子队伍 (包括干部队伍 )同工人队伍之间事实上已存在很大差别 ,需要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构成 ,不应该继续把知识分子队伍、工人队伍统称为“工人阶级” ,不应该继续沿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提法 ,而应该把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个体户等社会阶级和阶层并列 ,视之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70.
陈清浩 《源流》2011,(23):16-19
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件件关乎百姓的福祉。自十件民生实事实施以来,各地措施得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不少市县还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本地区将集中力量办好的民生实事,使我省各地的民生实事实施呈现出"你追我赶、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广州、梅州、中山、江门、揭阳、怀集县等不少地方在落实省十件民生实事的过程中,因地制宜,脚踏实地,紧贴本地实际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