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43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冥使错勾及"具魂法"、"重生药"母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冥游返阳,如何解决当事人肉身保存问题?“具魂法”、“重生药”是中土冥游故事吸收印度民间智慧对当事人还阳技术问题的具体操作。“冥游得悉阳间未来事”与“预见母题”相交叉,冥游者常无意中获得秘密。在冥王公正与冥吏疏忽的行为比较中,冥狱威严与冥法公正,成为阳间吏治的一个生动参照,冥游者在人间的现身说法成为可能,并强化了故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2.
佛教伪史《汉法本内传》与佛道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法本内传>是一部成书于佛道论争异常激烈的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伪史著作.它不但完善了汉明求法这一传说,而且融入了另一部佛教伪史著作<周书异记>的主要内容;既继承了这一为时人信服的佛教来华传说,又突破了其原有的主题,增加了佛陀先于老子、佛教优于道教的信息.在叙述佛道斗法时,<汉法本内传>借鉴了佛经中佛陀与六师外道斗法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汉法本内传>中还有明显的佛道论争和佛讲的痕迹.  相似文献   
23.
<六祖坛经>(以下简称<坛经>)作为中国第一部佛教徒自造的佛经,对后世影响之大,已超越了禅宗的范围,超越了佛教的范围.而且.它在语言方面也与它以前的经文不同.它不仅充满了中国式的机智与幽默,又具有浓厚的哲学韵味和文学韵味,特别是在人物对话的描写方面,犹见功夫,实在值得一谈再谈.  相似文献   
24.
《出三藏记集》记载了我国东汉至南朝齐梁年间的佛经翻译情况,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记集》从四个方面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僧祐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看法;译经僧们多用“出”表示翻译;佛经翻译原文多为胡本;译场的基本结构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25.
哈森 《中国民族》2010,(2):20-21
每年春暖花开的三月,首都天安门广场红旗飘展,来自全国的人大、政协代表委员带着父老乡亲的美好愿望,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两会”的现场,肃穆隆重。当会议铃声响起,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幕,大会堂四楼的少数民族语言同声传译间的各族翻译者顿时平心静气,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七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回荡在大会堂,传到每一位少数民族代表委员的耳中,心里。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我初识壮族翻译家关仕京先生。 那是十年前。虽然语种不同,初涉同声传译的日子里,这位前辈传授了我很多同声传译技巧,让我克服了临阵怯场的种种心理,对我如今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同声传译工作者,给予了很多帮助。 2009年11月,国家民委对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进行了一次人事改革,确定翻译职级。关仕京以自己丰富的翻译经验和过硬的翻译技能,被评定为国家二级译审。这个岗位,相当于副部级。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大乘无量寿经》残卷进行了翻译和校注,指出西夏本与现存两种汉译本均有差异,其所据藏文底本可能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7.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译本存世较多,与敦煌、宋、辽、金等汉文本内容基本一致.西夏译本至迟在天盛八年(1156年)已有抄本,卷尾发愿者题名有两姓不见于存世西夏文献,经文其他附加内容承自汉文本.多个西夏译本内容相同,为同一本子翻刻或复抄.但拜寺沟方塔出土、黑城本与西夏本内容有异,似乎另有来源.  相似文献   
28.
<傅山全书>中"(麦连)(麦善)"二字最早见于隋唐以后<广韵><集韵>诸书,其义皆称为大麦,或大麦新熟所作饼餌.作为准确的名称来说,应为(麦善)(麦连),傅山逆称为(麦连)(麦善)者,或许别有原因."嗢陀南"一词是佛经中的一句术语.丁仲祜氏<佛学大辞典>载:"嗢柁南"之称"嗢柁那",译曰"集施",为传法心印的意思.  相似文献   
29.
意象的传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翻译过程中 ,面对一些文化特有的意象 ,译者往往采用删减或替代的手法。本文利用与文学翻译相关的学科 ,如文艺心理学、美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等理论进行了分析 ,认为保留源语意象在很多情况下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尤其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 ,意象的传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在清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喷火兽母题大为兴盛,这当属西来佛教故事母题。丝绸之路上的诸多游牧民族国家影响了由印度至华夏中原的佛经传译,给佛经文学注入了一些不可小视的游牧民族因子,而其中以马崇拜为代表的怪兽崇拜即是如此。对火器的热衷,也使得清代小说中的异兽喷火描写成为一种虚拟想象的心理补偿。清代小说家由于实战经验和军事常识的不足,使其在营构文学世界时只好在佛经故事的宝库中搬取材料,从而构成了通俗小说中的喷火兽意象的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