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41篇
社会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琼 《社科纵横》2010,25(8):171-172
由于交替传译中译员面临的压力和人脑短时记忆的有限性,口译笔记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译员可以借助笔记储存大量的信息,有效弥补大脑记忆的不足。本文从口译笔记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口译笔记的作用,指出当前口译笔记中存在的误区,对常见口译笔记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译本<慈悲道场忏罪法>卷七中第十五、十六品的残叶进行了译释,并通过国图本中一些相关常用固定词、句的组合关系,以及<大正新修大藏经>,尝试对其少量缺佚进行了补证,以期给学界提供部分西夏文语料.  相似文献   
43.
佛经数名那由他具有14种不同的数值意义,这证明它是服务于宗教典籍阐述教理需要的虚拟性数概念,与中土文献中具有实际数值意义的大数“亿”的用法形成对照。“那由他”产生时代早,使用时间久,出现频率高,宜作为相关辞书收录的首选词形。  相似文献   
44.
中古汉译佛经中,不论主人公的身分是猴王、鹿王、雁王,还是象王,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这类故事,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一种为救众生而献身的"王"的使命感与高尚精神.该母题不仅在中国文学母题发展史上具有表现功能,而且也有效地密切了文学中人与动物之间的伙伴和睦邻关系,具有文明发展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5.
汗血马、中西交流与豪侠英雄气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血马流血,是马的体内寄生虫所致,又说是因毛皮上的红色斑痕所致。改良马种,是农耕民族以西北游牧民族为参照进行的持久努力,往往期盼“宝马龙种”的“惯常思路”。汗血宝马的咏叹,是注目外域、试图把主体意识推展到人马相通互助的抒情模式,有一种豪气奔涌的博大情怀在外射。其往往牵连着西北草原文化的风光,表现了唐人一种容受外来文化的开阔视野和胸襟。义马救主的叙事思路,来自中古汉译佛经。  相似文献   
46.
"众人中辨认贵人"母题来自印度民间传说和佛经.印度故事注重被考验者艰苦实在的努力、经验积累、天神相助和英雄的胆略智慧.佛经母题演变的世俗化意趣在于,<聊斋志异>写出了北方乡里凡夫俗子农民式的小聪明.蒲松龄对母题贡献的"本地风光",是与北方农村民情结合,似褒实贬,写出了不务正业者的"成功"并不牢靠,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青少年应艰苦创业的思想一致.  相似文献   
47.
在同声传译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译员需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完成听说,从而出现瞬间理解和转换危机、信息流失的情况就不可避免。解决这一问题,译员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即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更应该掌握相应的策略以弥补流失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8.
人们一直认为我国传统翻译中过多地强调了"意译",也就是过多地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归化"而非"异化"的方法并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古代佛经翻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翻译活动中建立起来包括原作者、译者、读者、监督者以及出版者等在内的主体间性关系.事实上,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能更多地关注到这样的主体间性,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就会更好.  相似文献   
49.
佛教文化对藏族文化,佛教文学对藏族文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文大藏经》中讲述佛陀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作品中的佛经故事,对藏族文学的格言诗、藏戏与历史文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在影响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变。演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化,即在佛经中印度故事的基础上,更换人物、处所、语言与细节,使之符合藏族的特点。同时使宗教思想有所淡化,文学色彩更浓。  相似文献   
50.
王立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26-30
明清小说多神行术描写,其最大特色是与神物崇拜的联系.或是直接在腿上、脚上附加的神行器具,或是飞帕和树枝状载人飞行器,或是当事人穿戴的钻天帽和入地鞋.通常认为其来自佛经的木鸟故事,然而所强调的是跨越远距离空间,不是行动迅捷,神行术故事来源并非完全在此,还有高僧的幻术表演.后者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很容易引起新闻鼓动效应,外来佛教声威借此而高扬.飞行器等神秘想象,还有现实中超人体能的神行者为基础.其多被描述日行"五百里",也是受汉译佛经叙事习惯的影响,"五百"为一个整数而极言其多,这似乎也是人类的体能的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