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43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金婷婷 《现代妇女》2014,(5):285-28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翻译人员,这对于口译理论与技巧的需求也有所提升。交替传译是口译的类型之一,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翻译形式。除了要求译员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同时还需要进行多任务处理的能力,其中记笔记就是其中的一项,笔记起到了辅助记忆的作用,错误的笔记方法和失败的笔记将极大的影响译员的口译质量。本文以巴黎释意理论为基础性译学参考理论,探讨交替口译教学中的笔记教学法,以期为口译教师及广大口译学习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口译笔记训练法。  相似文献   
62.
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科技同声传译过程中采用“顺句驱动”的原则能够迅速地把信息与意图传递给目的语听众,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对译、断句、概括总结和储存等翻译策略是科技同传“顺句驱动”的主要具体表现形式,“顺句驱动”原则的灵活运用能够达到更好的同传效果。  相似文献   
63.
亦仕亦隐,是谢灵运人生的一个显著特点.究其原因,是仕而不得志则隐、隐而不甘心则仕的矛盾思想所导致的,这已是目前学术界的共识.如果换一个角度即从佛教对谢灵运的影响来观照,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试图从建台筑舍以延纳僧人、以禅入诗文而释解佛理、潜心研译佛经及交游法师等方面,探讨谢灵运对佛教的传播所作的贡献,由此而窥见谢灵运亦仕亦隐与崇尚佛教切合点.  相似文献   
64.
论风格传译的译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有三个呈现层面——体裁、语体和风格。其中,风格是文体的最高体现。在风格传译的诸方面中,语言特色因更具可感性更易在实践中被译者把握。但是,对语言的正确分析必须以把握主题、题材、表达技巧等风格要素为前提,因为充分的译前分析是产生一部合格译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65.
人们一直认为我国传统翻译中过多地强调了"意译",也就是过多地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归化"而非"异化"的方法并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古代佛经翻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翻译活动中建立起来包括原作者、译者、读者、监督者以及出版者等在内的主体间性关系.事实上,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能更多地关注到这样的主体间性,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就会更好.  相似文献   
66.
明清小说"反复仇"书写,未见关注,其在不排除功利性的同时,透露出人性本真"无缘无故的爱",非常可贵。初探明清小说"反复仇"书写,须考索外来宗教文学源流,厘清这一复仇主题分支基本脉络,确当定位,总结其反主流文化、文化批判价值才能较为全面客观,意义重大。反复仇思想分先秦、汉魏六朝、唐代、宋元、明清五阶段。中古汉译佛经主张"果报""业报"、戒杀,倡扬不复仇会得好报,好处随之而来,迎合并强化了中土反复仇思想实用取向;明清小说多状写对妖怪"宜囚不宜杀",消解除恶务尽的简单化诛仇理念,接受了佛教转世轮回观念,有时可遏止个体仇怨动机结聚生成。明清小说以世俗化、日常化经验消解复仇,原因有三:一是对复仇文化积累的反思;二是佛教因果轮回观念同中国主流文化融汇,一定程度上必与"实用理性"冲突,构成对个人家族有利的释仇解怨伦理;三是反复仇观念已渗透到华夏之邦固有的务实释怨传统中。于是释仇解怨之上加有更高一层的"忠义"伦理范畴,理性地以个体自我牺牲来化解仇怨,富人避免与穷人结仇,及时释仇以中止无休止循环报应,不可轻易复仇而不顾代价,宽恕过失害己者,等等。反复仇文本叙事印证并增拓了佛经故事的文化内蕴,将果报宣传转...  相似文献   
67.
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  相似文献   
68.
"甚大"作状语最早出现于东汉译经,魏晋南北朝和唐代译经续有沿用,用例甚多.与这种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甚大"作状语在中土文献中极为少见,我们只在<太平经><太平广记><祖堂集><敦煌变文>等几部文献当中发现了几个例子.本文认为,"甚大"作状语能在中土文献中出现,是佛经语言现象"直接移植"的结果,而其不能真正融入汉语,则是因为与汉语的语法规则有抵触.  相似文献   
69.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笔记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记记录的总目标在于有效地补充译者的短时记忆,以准确、完整地再现源语内容,其基本原则有先理解原则和实用原则等。笔记记录中应掌握多种技巧。  相似文献   
70.
分析了中国翻译史上不同时期不同译者在翻译佛经时对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的取舍和偏好,阐述了佛经翻译的变化和发展,并指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两种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原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