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90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91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883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1995篇
社会学   442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党红艳 《办公室业务》2022,(23):161-163+167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推进两者的发展,本文从分析当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耦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深入探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古典大学之道的哲学诉说。大学在科技与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凭借学科优势,以科学研究、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展现其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创新时代诠释。“三纲领”凝练了古典大学之道,“七证”之方求证了内明修养,“八条目”阐明了“亲民”实际学养,体现了古典大学之道的教育哲学内涵。大学之道的蕴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映射其时代特点,并在本质属性上呈现守正出新的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理念的创新性,展现了现代大学之道对古典大学之道的价值传承。科学技术时代,大学以其大智、大树、大爱履行社会职能,再释大学之道的古典哲思与现代诠释的完美结合,展现其“道”与“器”的一轴两翼,彰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道器”交融,以“道器”相融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承担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3.
李海涛 《职业》2021,(4):13-15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坚持一手抓发展基础薄弱的突出问题,一手...  相似文献   
134.
唐英伟 《公关世界》2022,(14):142-144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君子人格作为理想的人格追求,以高尚道德为核心,涵盖了内在修养与外在形象、个人标准与社会担当、个体完善与社群交往等内容。挖掘儒家君子人格丰富的道德内涵与价值精神,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崇德向善的道德修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是高校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在理论逻辑上,厘清立德树人、君子人格、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及其内在逻辑,解构三者之间的关联,从而分析出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价值逻辑上,将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丰富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内化为大学生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在实践逻辑上,将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发挥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构建立体多维传承体系,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环境;借助网络媒体宣传优势,塑造时代“新君子”。  相似文献   
135.
徐波波 《公关世界》2022,(19):118-120
大学生正处在“三观”构建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尝试把冬奥会这个鲜活的资源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扩展德育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对冬奥会精神、冬奥会故事和冬奥会健儿品格的认知,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确保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导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要课程。近年来,各高校贯彻落实文件要求,立足本校实际,遵循课程改革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指向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范式,切实增强立德树人成效。湖南工学院遵循“以学为中心”的理论逻辑和解决教学矛盾的现实指向,探索形成了“一体四翼+‘UGC’社区型模式+问题链式”的教学范式,凸显了导学融合、全过程成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等鲜明特色,增强了立德树人成效,实现了教师团队素质的整体跃升。实践反思显示,学校仍可在专题教研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精简优化、教学参与的精细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方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社会保险”课程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阐述“社会保险”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挖掘了各知识点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五大类;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8.
汪凤藻是从同文馆中走出的使日大臣。在汪凤藻身上,中西文化交汇,却不能更好地融合。他受过系统的西学教育,热衷于翻译西学著作,努力让国内了解西方世界;出洋担任公使,试图通过外交使清政府逐步自强。然而,他又受到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浸染,难以摆脱所处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9.
立德树人居于学校教育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将其落实到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中。但是,在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将其简单化为“课程+育人”的生硬结合,导致课程育人容易陷入理论教条窠臼。为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课程育人在目标要求、重点内容、转型路径上的人性化、时代化和数字化本真意蕴,从教师素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开展育人实践。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课程的育人效果而言,可以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实施、结果呈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40.
在6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徐仲林先生一方面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体现了立德树人是教师本职所在、扎实学问是教师立身之根、教书育人是教师为师之本、理想信念是教师修身之本、以身作则是教师育人之道、仁爱之心是教师处世之本、道德情操是教师成事之基等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师风,另一方面还以躬耕求实的方式诠释了“经师”与“人师”融合统一、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立己与达人相辅相成等卓越的教学智慧。这些优秀品质和教学智慧共同构成了徐仲林先生独特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时代“大先生”之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