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在漫长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承传过程中,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文化心理深层,逐渐形成民族性中的性心态.新文学作家的性心态呈现为两大鲜明特色:一是以性和人性交融为特征的人格楚构思路;二是以大小传统沟通为潜在意旨的文化建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魏晋六朝时代,崇尚武意识带有明显的非道德性倾向。这一时代有卓异武功及特殊才能的人得到格外重视,豪强们纷纷网罗个人势力,即使这些人年少时曾有失检越轨行为,然而非但不构成其得到提拔重用的障碍,反倒恰恰说明他具有出相入将、沙场建勋的英雄气质。这种情形的描写模式在后世史书、乃至野史笔记和小说中仍在持续沿用。义人物自身这种曲折的奋斗历程值得注意,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记载的方式。人才价值观上的重才轻德,有助于文学主题向江湖文化、民间俗文学靠近,从而为后世文人诗歌的功业之咏与下层的民俗传闻,构成了较多共生互动的条件契机,也增加了主题史突出的“泛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曹植的《白马篇》对传统的义伦理、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改造和规范,树立起了一个经典化的意象,为封建社会中的不遇文人找到了一种新的情感宣泄模式。同时,其也为中国古代诗歌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园地,从而对此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儒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 ,面对殖民主义文化的严峻挑战 ,对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挖掘与探讨并去粗取精的任务日益显得迫切重要。儒文化以其尚理性、稳定性、富有弹性的优势一直主宰着中华文化 ,这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 ,不少研究者对文化探本求源并极力弘扬其精髓 ,加之武小说与电影电视研究的推波助澜 ,使得文化精神愈是彰明 ,引起了不少国人的重视。进一步 ,人们开始清理并审视儒文化精神的深层结构 ,但意见颇不一致 ,或曰儒对立 ,或曰出于儒 ,等等。笔者认为儒文化共同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层的心理结构中 ,有着其内在的契合点与背…  相似文献   
16.
从权利救济的视角言,的历史在场与公力救济自身的缺陷是紧密相连的.在传统社会,公力救济信任机制的危机以及成本的高昂,为的在场提供了空间.当然,的历史退场,与的滥觞是有关联的,但的滥觞并不意味着所代表的私力救济机制的退场,应该理性地对待,在体制内对进行改造,从而为公力救济提供更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崇尚武功,舍生取义是长安士的行为道德准则。由于于唐初定国之际长安豪辅助关陇集团取得并巩固政权和唐代长安的多元文化使得长安游精神有了存在的思想背景和历史价值。唐长安游在唐诗中逞强好胜,骄纵不羁的个性被诗化为豪迈矫健的英雄行为,成为超越世俗、建立奇勋的人格象征。为唐代诗歌注如新的刚劲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研究作为中国文化研究的内在重要组成基质,不断在各时段从自身与外在因素驱动合力的进程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对于文化的自身理论建构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就2016年度来看,其研究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其一,关于中国文化文本内容的解构与重建;其二,关于中国文化在科技发展背景下,影视作为重要载体对文化的现代性展现;其三,关于区域性文化和文化的关系研究;其四,关于文化的性格塑造与传承研究;其五,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等。这些研究一方面为中国文化的承传与发展注入了活力,给予了文化极大的重视,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研究脉络。在此,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梳理来概述本年度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康震 《人文杂志》2004,(5):135-139
崇尚武功,舍生取义是长安士的行为道德准则.西汉长安"五方杂错"的风习、黄老政治的施行是长安多游的文化渊源.唐长安的"恶少"、"英豪"群体是长安多游的社会基础.唐长安的多元文化存在是长安多游的思想背景.长安豪辅助关陇集团克定关中长安多游的历史动因.唐长安游在唐诗中成为超越世俗、建立奇勋的人格象征.他们逞强好胜,骄纵不羁的个性被诗化为豪迈矫健的英雄行为.唐诗中的士超越了横行复仇的个人意气,升华为慷慨的爱国激情,表现出俊逸的浪漫精神,为唐代诗歌注入劲健、刚猛的精神活力.  相似文献   
20.
意象最初出现于先秦时代,此后一直流传。李白是唐朝意象文化内涵发展的关键人物,其诗歌中意象出现次数较多,不限于对“”这一形象的描写,还扩大至具有特征的品格与精神。本文对唐以前意象文化内涵的流变进行梳理;通过对比,具体探索李白诗歌中意象文化内涵对前代的延续与创新,并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探究其文化内涵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