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在着重表现狄仁杰缜密推理、屡破奇案的同时,也有意彰显了狄仁杰所具有的儒家理想人格以及他对诗歌创作应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这一儒家诗教观的认同,从而折射出高罗佩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正面价值的肯定与褒扬。与此同时,作品还匠心独运地呈现了狄仁杰武艺精深、除恶务尽等富于""之色彩的形象侧面。这种对于狄仁杰形象"儒、互融"的独特诠释反映了高罗佩在认同儒家文化正面价值、感佩儒家理想人格精神之际,亦清醒地认识到儒家思想、文化对于传统士人群体在行动思维、内在精神等方面所具有的些许消极作用,以及他意欲通过文化的正面价值取向来对此进行修正的潜在希冀,由此投射出他对包括儒家文化及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体悟和认知,并凸显出其在呈现、诠释中国文化之时所秉持的理性思辨精神。  相似文献   
72.
在我国的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到清代还有把虽然没有武艺但出手帮助人的行为称作的现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的概念有所拓展,他描写了一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但是以助人为乐的形象;另外还描写了大量以情为因而出手助人的形象,可以成为"情"。这些形象有的以纯情助人,不图索取;有的则把行和爱情结合在一起,帮助人则是其主要目的;个别义之士为人延续宗祧而又贞洁自守,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突破。至于蒲松龄肯定"以性行"的提法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3.
鲁迅主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来研究文化,注重研究国民性及其病根所在.他对待文化或义小说的态度并不是全盘否定的,而是以现代意识重新观照文化传统,着眼于批判其表现出来的奴性,同时汲取真正的文化精神并将其注入国民灵魂,旨在改造国民性,建构健康自由的文化和重塑国民的理想人格,把个性解放思想、人格独立意识和大胆反叛精神同推翻封建制度的艰巨任务结合起来,维护生命尊严,最终建立人人都有个性自由、人性都能得到健全发展的理想人国.  相似文献   
74.
论儒侠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欧 《天府新论》2000,(5):89-92
“儒互补”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它体现在部分士大夫的人格结构与精神品性上,也表现为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种互补。  相似文献   
75.
中国之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的道德形象,使在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层面上表现出先进性来.但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从义到黑道的堕落蜕变,从此在现实和想象层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并随时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亦应一分为二,作两面观.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衍变进行了探讨,指出其从尚武轻、到崇商重文的嬗变过程,与全国文化中心逐渐南移过程相一致;并联系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古代典籍,扼要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77.
论墨侠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系多个文化流派的融合,如:儒、道、法、佛等,已成共识,但学术界对在先秦时尊为"显学"的墨家学说却提及甚少,甚至不少人认为墨学自汉代以后就彻底消失了.墨学真的消失了吗?从历代活跃在民间的""中,我们看到了"墨"的影子.本文通过分析墨、的源流关系、对义精神的认识以及使受墨学影响的表现等,证明了墨学并未消失,它一直以的形式流传在民间,直至今天仍彰显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8.
文化的享乐特征──中国文化形态论之三韩云波一谈到,令人不禁想起《史记·游列传》的以道义相期许,以致有人把快定义为“即有不畏国家法律而为人排忧解难之行为的人”[1],这无疑是种误解。如果我们更全面地考察历史,就可以看到《史记》中还有两段话...  相似文献   
79.
徐渊 《社会科学家》2007,(5):194-197
"后金庸"时代的武小说创作存在着一定的文化负生态,其主要表现是,依然存在的观念偏颇,""文化的负面性,以及文本的自我局限。这极大地影响着武小说在当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武小说要继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完成观念的进一步转换,对""文化优秀之处的坚守和对""文化负面性的超越,以及对文本默认的同时进行文本开放。  相似文献   
80.
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剖析中国古代的武林世界。认为中国的武并不同人们想象的那样行仗义,抉危解难,相反,江湖与社会并无质的不同,武林法则与封建社会规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江湖小社会,社会大江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