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18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92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1065篇
社会学   81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孟子仁政说的正己去治化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宏 《中州学刊》2008,8(3):135-138
从理论内涵上讲,"仁政"不等于"仁治".孟子的"仁政"说缘起于孔子关于"仁"的论说,其根本精神不在于构建长效性的"统治术",而只是宣示一种以"修身正己"为契机,构筑美好生活的"内省功夫"."政"在经验生活中的达致具体展现在"仁"的伦理向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仁政"说所固有的伦理基质和去治化性格.基于"政"和"治"分殊的论域,也可把孟子"仁政"说看做是一种主张"向爱还原"的学说,其本旨在于重塑人对人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2.
在儒家政治理想--圣王之治或道德理想国--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悖论,即对道德理想国的寻求最终变成了非道德的道德专制.这一悖论直到黄宗羲时才大致显示出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为我们理解这一悖论提供了基础.从他的思想中,我们会知道,儒家圣王之治或道德理想国是建立在封建小国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在一个疆域很大的封建国家内建市圣王之治,那么得到的可能是暴君专制.秦统一以后的政治基本上和圣王之治无缘了.所以,黄宗羲呼吁回归封建状态,重建三代圣土之治.然而,国家疆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圣王之治的前景不容乐观.向圣王之治的回归也许是又一个循环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3.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姿姿 《学术界》2008,144(1):270-277
经历了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之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新时期,相继提出了"国家在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共治"、"国家嵌入社会"等理论,重新思考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这表明人们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看法走出了零和博弈的传统观念,标志着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对加深人们对社会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4.
夏永祥 《人文杂志》2008,5(1):92-97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工农城乡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过去50多年中,我国为了破解"三农"难题,曾经采取过两种极端思路,一是把农民拒之城市大门之外,二是在"三农"之外寻找出路,让农民向城市突围.实践证明,这两种思路都有很大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为了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内外兼治,既发挥工业与城市对"三农"的外部拉动作用,同时又练好"三农"内功,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5.
村民自治权是一种基本权利,其权利主体当然是作为村民自治体成员的村民,其内涵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在当今的村级自治实践中,自治主体异化为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变为村官自治,自治权的行使严重缺位,民主被"虚置",导致基层社会矛盾交织,新农村建设陷入瓶颈.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自治权力平衡型村治模式的探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深入剖析其动因、过程与宪政意义,发现坚持地方自治的理念,推行地方自治的试验,发展地方自治民主制,这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6.
元明两朝治藏政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和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元明两代中央政府的治理下,当时的西藏社会取得了重大发展,可以说两朝对西藏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元朝和明朝的治藏政策既有共同的一面又各具特色,文章仅从"独尊一派"和"多封众建"来分析元明两朝治藏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7.
中华报派及其村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河北学刊》2001,21(3):80-83
中华报派是民国时期以米迪刚为首、以北京《中华报》为纽带 ,对乡村自治问题较早予以关注并系统思考的知识分子群体。192 4~ 192 5年间 ,它从儒家文化的视角大力阐扬村治 ,制定了一套以村治为核心的国家与社会建设方案。虽然它为此奔走呼号未得结果 ,并很快解体了 ,但其与后来村治派、乡建派一脉相承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8.
王肃与魏晋礼法之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虹 《东岳论丛》2001,22(1):44-47
以王肃为代表的魏晋儒士 ,受汉魏之际黄老名法思潮的影响 ,其文化性格及学术思想渗入了较多的崇理性、尚利己的因素 ,史称“礼法之士”。凭借与司马氏的姻亲关系 ,王肃经学被立为官学 ,构成魏晋官方儒学的主体 ,在政治实践中表现为儒家礼教与黄老名法结合的魏晋“礼法之治  相似文献   
139.
陈支平 《东南学术》2015,(1):229-238,248
孤本《闽颂汇编》是清代康熙前期福建部分士绅为颂扬总督姚启圣所编撰的一套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早已散佚的姚启圣奏疏及文告等。从这些尚未为人所知的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福建总督姚启圣是一位治理民政、统筹地方的良才,但并不是一位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将才。在许多战前决策中,姚启圣往往决策不当、进退失据。姚启圣虽缺乏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才能,但是他又自视甚高,缺乏自知之明,加上性格喜好弄权专私,这样就不能不与前后历任的水师提督及巡抚发生难解的心结与矛盾了,最终不幸导致"气忿疽发背而死"。  相似文献   
14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20世纪初期,梁启超引进西方文化观念,首倡近代多种文体的革新,提出了著名的"群治社会构想",反映在文学思想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聚合现代民族精神,展示历史进化趋势,"言文一致"语体风格和构建市民文化空间。梁启超"群治"文学观的提出及其有益实践对启蒙国人思想、推进中国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