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208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88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1641篇
社会学   14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是对著作权的一种特殊限制,它不仅可以协调著作权私人专有性和公共利益的冲突,满足公共福利的需要,也可以防止市场失灵。维护著作权许可市场的充分竞争。  相似文献   
12.
从有利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中外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制度进行了研究,就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及法律保护的趋势、世界各国(美国、日本、印度、巴西、我国台湾等)及我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立法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平衡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之间的冲突,英美国家以"蔑视法庭罪"对妨碍和侵犯司法尊严的行为进行了规制.由于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因此"蔑视法庭罪"在两国的实践与制度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说明在同一法系的不同国家法律制度既有融合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14.
国家版权局于 7月 2 4日公布了新修订的《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 )。此次修订在1997年公布并正式启用的旧版实施办法的基础上 ,结合形势发展的需求 ,从形式到内容对版权行政执法作了进一步完善。新修订的《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将于 2 0 0 3年 9月 1日起正式施行 ,1997年 2月 1日启用的旧版法规届时自动失效。《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此次修改的指导思想是 :以著作权法、行政处罚法和近年来中央有关行政执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根据新时期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强监管的要求 ,以完善著作权行政执法体制 ,提…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著作权法不应放弃强制许可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许可制度兴起于美国,后来迅速扩及英国以及大陆法系各国。《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对强制许可也作了详细规定。而我国作为两大公约的成员国,至今在现行的著作权法中仍未明文规定强制许可制度。事实上,目前在我国确定强制许可制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第11条第1款所规定的“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不是经济犯罪,而是不作为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不能说明或拒不说明其来源,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此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威信。从证据方面看,因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行无罪推定原则,被告人不负有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轻松和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害越来越严重,本文就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特点以及侵权认定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学界、司法界普遍认同的罪数判断标准。但事实上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没有按照犯罪构成应该具有的要件来判断“一罪还是数罪”,在理论及实践上造成了很多困惑。本文从分析造成困惑的原因出发,提出了按照客观存在的犯罪行为的主观罪过个数判断罪数的观点,主张想象竞合犯、牵连犯是数罪而非一罪。  相似文献   
20.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之所以独立成罪,是因为旨在有效抑制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而将具有类型性地侵害法益抽象危险性的网络犯罪帮助行为,配置独立的构成要件与法定刑,以摆脱对下游犯罪成罪与否(如罪量)及刑罚轻重的依赖。但立法定位不准、行为类型认定混乱、界限竞合处理随意及中立帮助行为认定不清,造成该罪的“口袋化”。实际上,争论该罪是“帮助行为正犯化”还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并无实际意义;该罪也并非所谓中立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企图从是否存在“通谋”“充分的意思联络”、是否专门为他人“量身定制”、是否情节严重等方面区分该罪与诈骗等罪的共犯,有违共犯原理、责任主义及罪刑均衡原则,而不可取。只要客观上与他人实施的网络犯罪行为及其结果之间具有因果性,主观上对此存在认识,而且行为本身违反相关禁止性规定,原则上都不能否认诈骗等罪共犯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