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468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自“五四”以降 ,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已有 80年的历史 ,它由最初的草创、流变、繁荣、沉寂 ,甚至倒退和复苏 ,到 2 0世纪的 90年代 ,已基本走入了自己的成熟期。在这 80年间 ,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现代诗对俄苏诗歌的吸收与扬弃便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新中国建立以后现代诗与俄苏诗歌之间“一边倒”、全盘接受等倾向的产生和分析中可以看出 ,现代诗的成熟与诗人们成熟地对待外来影响是同步形成的 ,而以一个开放的姿态吸纳世界文学的营养 ,将为我们的文学带来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认为,孙中山联俄容共的初衷在于促使国民党的新生,并运用国民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他的容共思想,直接渊源于他囊括一切革命者的大同盟思想,但其中贯穿着树立并巩固国民党的正统地位这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容共是为了避免共产党独树一帜而与之争衡。由于迫切希望苏联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需要共产党从中作媒介,所以他将容纳共产党员个人发展到容纳共产党的党团。在理论上,孙中山将共产主义纳入三民主义之中,认为民生主义即是社会主义。其最终目的,在于用三民主义化共产主义,预防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晚清《富国策》的译刊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西方经济学亦随之传入中国。《富国策》即是问世近代中国的第一部西方经济学中译本。由于当时社会环境、该书包含内容、受众群体、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富国策》出版后并未产生重要作用。不过,《富国策》作为首部传入中国的经济学译本,在整个西学东渐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4.
俄国十月革命后,北洋政府面临如何处理与旧俄政权的关系问题。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意图取消同旧俄政权的关系,并为此作了努力,其中包括停付庚子赔款、停止旧俄使领待遇及收回旧俄租界、旧俄驻华使领馆等。因列强公使团干涉,北洋政府的行动未取得预期效果;但行动本身对于中国与苏俄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俄罗斯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黑龙江省是我国对俄合作的桥头堡,是我国逐步深化对俄多方领域合作的重要桥梁。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俄罗斯经济陷入了经济低速增长困局,需要强有力的外部需求支撑,这为我省深化对俄经济贸易和金融合作提供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06.
《促织》是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从词汇、句子结构和理解三大方面对比分析著名翻译家张庆年和丹尼斯、维克多等的两种译本,体现中西译者作为不同的翻译主体的不同的译风,分析其译风不同的客观原因,以期对国内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7.
在廿世纪一、二十年代历史上,出国留学以振兴中华,拯救民族危亡,成为朝野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当时先进青年学生追求新思想的重要途径。而期间,尤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赴俄留学运动为翘楚。本文主要着重于比较研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赴俄留学运动之异同,同时揭示这两个运动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与沙皇俄国围绕着对近东地区的争夺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报纸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配合政府极力煽动民众的反俄情绪,制造对俄战争舆论,《泰晤士报》等报纸还通过战地记者发回的报道将英国军方在组织、管理的混乱和战术上的失当展现在了公众面前,从而对英国政府和军方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这不仅提高了报界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也使报界对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得以极大提高。但同时,英国报界对舆论的控制也引起了政府的警惕,从而促成了英国战时出版审查制度的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