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469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31.
许渊冲在翻译李商隐的《无题之三》时巧妙地增加了代词、动词、形容词等。通过增词法使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最大限度地与原文保持一致,真正做到了与原诗在意美、音美和形美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32.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大量运用了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法,不仅营造了诙谐幽默的语意效果,更有伏延千里的伏笔作用。通过以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为框架,并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本和姚乃强译本为参照,重点从伏笔这个维度举例分析小说中双关语的使用,分析结果显示两译本都在某种程度上丢失了伏笔的作用,而借助"双关语译为相同的双关语"和"双关语译为非双关语",使用直译法和增译法,对翻译双关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33.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然而可惜的是,这本革命文献的中文第一版  相似文献   
234.
今年8月的俄格冲突事件体现出俄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我国要回应国际格局的变化,适时将现行对外政策调整为积极进取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全球争取更大的利益,担负起更重要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235.
依据英汉翻译的理论原则,本文对不同的英语原文和汉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翻译实践中造成译文语义走失的不同表现,并探讨和总结了走失的原因,为正确翻译原文、避免语义走失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6.
从1697年俄日关系启幕至1855年《俄日下田条约》签订,两国早期关系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演变。1815年,两国在平息军事冲突和解决人质危机后相互默许边境划分构想,为缔约奠定了历史基础。1852年,俄日关系的相对稳定状态随着东北亚局势变动被打破,为缔约创造了现实条件。两国在谈判中以退让促成和解:俄国以土地让步争取到日本开港通商,政治利益让渡给经济利益;日本则以开港通商保全国体,经济利益让渡给政治利益。妥协性是《俄日下田条约》的突出特征,揭示了条约的实质和俄日早期关系的本质。对俄国而言,《俄日下田条约》是因殖民竞争中的力所不逮而在东方采取的权宜之计;对日本而言,则是避战止戈的近代外交尝试,是幕府逐渐放弃锁国的主动对外探索。  相似文献   
237.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之前,威尔逊在中国拥有美好形象和崇高威望,被中国民众视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和“今日世界最伟大之政治家”,但其在巴黎和会后期对中国的背弃将中国民众推入到失望的深渊。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之后,列宁取代威尔逊成了新的政治明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都确立了“以俄为师”的思想。威尔逊与列宁之间的形象易位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心理认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心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38.
239.
240.
一般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苏联官方文学中,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且承担教育功能,而内视角一向是被排挤的。高尔基《我的大学》及在其影响下哈萨克斯坦苏联时期作家穆坎诺夫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生活学堂》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两部著作中承担教育功能的是内视角,以见证之"我"为典型,对文本教育意义的阐发产生了重要影响。见证之"我"与苏联成长小说教育意义关系的探索,对该时期文本第一人称叙事乃至整个苏联文学的叙事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