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中存在大量的“三三七”体诗歌,究其源头,除发轫于中国民歌中的“三三七”体谚谣这一远因外,值中唐时期佛教演唱变文之风正炽之际,白居易作为“外服儒风,内宗梵行”的虔诚的佛教徒,汲取变文中之“三三七”体,运用到自已的诗歌创作中,为其作品中出现大量“三三七”体诗歌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主持人话语:科举是中国古代最为健全的文官制度。它渊源于汉,始创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两代。如果从隋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有整整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还曾"出口"越南、朝鲜等国,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始于19世纪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其创立也与中国科举的启发相关。孙中山在《五权宪法》等演讲中反复强调: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胡适也说:"中国文官制度影响之大,及其价值之被人看重","是我们中国对世界文化贡献的一件可以自夸的事。"(胡适:《胡适文集》第十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8页)  相似文献   
43.
神秘文化流贯于《三国演义》之中,其表现为谶纬、占卜和解梦等,其实质是卜筮文化。神秘文化的表现,展示了传统文化雅俗混杂、形而上与形而下包容的历史形成过程。神秘文化的价值为文学创作再现社会的文化结构和原始形态,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44.
回溯中国文学史,自文学起源以来,雅文学与俗文学互有分合、消长。宋元明清文学趋于通俗化,并产生了俗雅结合的创作、推广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俗雅文学关系呈现出新风貌,市民文学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中国古代文学向有雅、俗之分。过去,人们只看到二者的区别,却忽视了二者的互补与交融。该文分别论述雅文学对俗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学习和化用,并论及二者互补、交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清代子弟书《绝红柳》是一篇非常独特的作品。其对清代流行的多种曲艺表演形式有所描写,又涉猎较多清代民俗,是研究清代曲艺及民俗的珍贵资料。后人解读此曲多评价其为揭露关东书曲艺人郭维屏的种种缺点,实与本曲作者表达的褒贬之意相悖。曲中所述为郭维屏虽然演出子弟书的文词雅致,技艺很高,但观众却不买账,还被嘲讽挖苦。相反其他曲种的民间艺人根植民间,取长补短,繁衍至今。  相似文献   
47.
厘清“俗文学”的概念是俗文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学术界一直强调“俗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区别,其实“俗文学”就是“民间文学”,今天所谓“民间文学”的概念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产生的。“俗文学”不同于“俗文化”,它应该是“俗”与“文学”的紧密结合体,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8.
郭延礼 《东岳论丛》2002,23(6):125-128,124
阿英是继胡适和鲁迅之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二是编写书目 ;三是研究论著。此外 ,他对近代小说理论、弹词、翻译文学等 ,也多有研究。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及学术个性 ,如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的治学精神 ,重视资料建设 ,重视考证 ,重视俗文学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49.
50.
作为明代中晚期的曲作家,汤显祖的地位是至高的。他虽不是成功的仕人,但却是成功的作家。在其与社会的边缘人的接触中,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其俗学的创作对当时其他作家及市井中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汤显祖决定隐居市井,与这些边缘人的接触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