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8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30篇
理论方法论   210篇
综合类   4499篇
社会学   29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汉语中不同词性词有不同常模特征规律。名词的具体性、意象性、语义透明度最高,但笔画数最少;动词的词频最高、习得年龄最晚,但感官经验度最低;形容词的熟悉性、主观词频和情感经验度最高,但具体性最低。同时,具体性、意象性和感官经验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只存在于名词和形容词中。13个常模特征可以归为频率、语义、视觉复杂性和词义数四个公共因子,但各因子所主要代表的变量情况在不同词性词之间有相似,亦有不同。另外,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似性高于它们分别与名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习得年龄、情感经验度、意象性和主观词义数最能把名词与另外两种词性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2.
词自产生以来,总体上是由俗入雅地发展。从北宋至南宋,词在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下逐渐完成了它的雅化。金词也从属于这一进程,拙轩词便是明显的例证:在传播方式上由合乐之歌词转向案头之文词,在思想意境上由浅俗轻艳转向清雅深情,在创作心态上由逸乐纵情转向言志写心。拙轩词雅俗兼综的状态正是词之由俗入雅地发展在金代词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3.
南宋初期文化格局的重组与变化,对南渡词人群的地域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南渡词人群的分布呈现出地域多元化格局和新的不平衡性。这种分布不仅促进新的词学格局之形成,并使南渡词学染上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4.
从宴游、娱乐的角度看,因欢度佳节而产生的节序词,本应是欢乐的协奏曲,但到了命运多舛的苏轼笔下,便产生了多种情感意蕴:或抒发良朋佳会之欢,或描摹伉俪绸缪之乐,或表现手足离散之苦,或抒发壮志难酬之懑.或感叹人生如梦之幻。  相似文献   
105.
象似性的发展为诗歌的可译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象似性认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中,在诗歌语言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以李清照诗词翻译为例,运用象似性的一些典型原则探讨象似性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认为象似性凸显形式在诗词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达到"形美"和"意美"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06.
《词综》是浙西词派的理论代表。《词综》和《绝妙好词》在宗派意识和对“雅”词的崇尚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这表明,朱彝尊在编选《词综》时曾自觉接受周密《绝妙好词》的影响。其深层原因在于,浙西词宗朱彝尊和周密有相似的遗民情怀。  相似文献   
107.
年龄指称词是专门用来指称年龄的词,一般可归纳为借代型、隐喻型、字迷型、白描型、衍生型、综合型等基本类型。透过蕴涵于年龄指称词中的传统文化事象与民族文化心理,可以窥见汉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8.
由张璋、黄畲编篡的《全唐五代词》,辑得唐五代宫怨词37首。从创作主体情感取向的维度,可分代宫人写怨、借宫人寄怨、代借兼容三类;而艺术表达,主要表现为烘染与描写、铺叙与展延、寄托与比兴等三种方法。唐代宫怨词从取象运思、结构语言上均对唐宫怨诗有所借鉴,而五代宫怨词则已颇具自身风貌。由此,中国宫怨词的历史演进,亦可见其端倪矣。  相似文献   
109.
姚鼐词综论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有大量的诗文传世,却仅有八首词流传至今。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姚鼐主观上轻视词体,因此姚词的价值不能与其诗文相并肩。细究之下,姚鼐不填词的真正原因,应归咎于其"专力则精,杂学则粗"的创作思想,而非对词的轻视。姚鼐的词作也并非一无可取,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词中的典故,体现出厚重之美;其格调上的悲凉而不衰颓,则体现出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10.
清末词家江顺诒本着抒写性灵的创作精神,认为填词具有移性、移情而后任性的功能。他从个人情史出发,能以叙事之笔抒写自己的情感经历,袒露其多情气质;以历代描绘名花美人丽句为题,创设情境,在拓展词体题材的同时,彰显其审美眼光;基于时代氛围,咏叹落第之悲、离乱之苦及下僚之屈,抒写普通人的身世之感。在清末学者之词渐趋浓郁的词学环境下,他延续才子之词的传统,呈现出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