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1篇 |
理论方法论 | 3篇 |
综合类 | 64篇 |
社会学 | 1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自然资源产权首先是宪法上的自然资源产权,然后是民法上的自然资源产权,其本质上是私权.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属于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在自然资源产权与用途管制之间必然存在着博弈.公益性私权的发展为用途管制提供了契机,作为自然资源产权高级发展阶段的自然资源保护地役权等公益性私权能够实现公私法的交融,发挥私法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2.
滇西北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说牌示系统发挥引导、管理、说明、教育等功能,同时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已成为保护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构成要素。以滇西北地区三个保护地为研究案例,对其解说牌示系统进行分类调查、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保护地资源认定水平和管理从属部门、景区开发和经营体制、科研支撑和社会力量参与等的不同,造成牌示系统规划和建设的较大差异;(2)各类型保护地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牌示类型和数量逐渐丰富,但牌示内容、设计和样式、布置、管理和维护等却少有相应提升。基于上述结论,未来解说牌示系统发展的突破重点应着眼于理论建设、规划设计实践、管理部门行政、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从而为保护地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游客体验提供科学完善的解说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53.
在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建设中,公私法割裂思维下的管制性征收或保护地役权模式均无法满足集体土地公益限制补偿的法治化发展需要。激励相容式的管制思维和治理策略能够强化合意共识,消弭公私法规范的对立与隔阂。通过激励性管制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契合集体土地公益限制与保护的政策发展逻辑,能够让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刚性棱角软化,进而让管制性征收成为纾解空间用途管制权与集体土地财产权之间矛盾的最佳选择。应该坚持激励性管制的立场将集体土地公益限制补偿涵摄于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以管制性征收形塑集体土地公益限制补偿规范架构,并基于一体二维构造的法益保障需求,塑造生态保护补偿与公益限制补偿统分协同的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54.
在各地保护地蔬菜生产中,辣椒是主栽品种之一。随着大棚辣椒栽培面积的扩大,农民也越来越要求有适合保护地栽培特点的辣椒新品种。为适应农民的要求,山东苍山县大棚蔬菜研究所,经过三年的努力育成了两个新的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55.
一、九原区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流通产业概况(一)九原区农业概况九原区是包头市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为贯彻包头市"南菜北薯"的农业战略,区委、区政府以及区农牧业局研究制定了《九原区2011年保护地建设实施方案》、《保护地建设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哈业胡同镇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56.
57.
保护地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虹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3):72-74
在北方冬春季进行芹菜的栽培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需深入了解和熟悉芹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要求,同时还对品种、技术、管理病虫害等防治都有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58.
王凤文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27
本试验采用四种有机肥料:牛粪、鸡粪、树叶、玉米秸秆在保护地上对茄子进行试验,并且在用量上也进行分类实验,进一步探索运用四种有机肥料的改土培肥效果,以及在改善茄子品质方面的作用,以期通过调整有机肥料的合理用量,为绿色蔬菜生产的施肥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基于国内外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研究文献,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概况、内涵要义、重点方向、活动类型等予以总结评价.结果 显示:①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聚焦于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强调基于自然的旅游和环境价值,重视旅游者的行为态度,始终关注社区参与的方式和贡献.②国内研究团队合作网络呈明显的大分散、小聚集特征,普遍认同生态旅游理念,其概念内涵在中国不断拓展,实践项目内容泛化.③国内研究侧重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发展策略等宏观层面,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解说教育、生态产品设计等紧密结合的实际操作途径及成效方面的研究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强调自然教育,加强社区共建共享,制定正负清单,强化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细化分区分类管控,加强空间用途管制的评估、反馈、纠偏全过程管理;深化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理论基础、规划实践、能力建设等实证应用研究,强化科研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0.
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中被请求保护地法起源于《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对《伯尔尼公约》第5条,学者之间形成了“被请求保护地法说”、“来源国法说”和“非冲突规范说”三种不同观点。在《伯尔尼公约》的影响下,各国在相关的国内知识产权冲突法中开始逐步采用被请求保护地的法律。但《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与生俱来的争议决定了被请求保护地作为连结点在含义上的模糊性。为此,一些学术机构分别制定了有关知识产权法律适用规则的建议稿,这些规则及解释对于理解被请求保护地具有重大参考价值。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8条、第50条规定以被请求保护地法作为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被请求保护地法的适用存在分歧,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我国应该借鉴被请求保护地法在有关国际法律文件中的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依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案件,对其含义分别作不同界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