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221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326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68篇
理论方法论   329篇
综合类   3952篇
社会学   32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度母信仰在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中占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度母信仰传入西藏地区的历史背景的梳理,认为度母这一起源于晚期印度佛教的女性神祗信仰,于松赞干布时期传入,在阿底峡时期真正开始普遍流行,结合"转轮圣王"及"上师崇拜"观念的影响和推动,将历史人物与佛教菩萨信仰结合而形成"观音—度母"的联合信仰模式,并经过阿底峡的大力推行而最终成为藏传佛教中最为普及的女性神祗之一。  相似文献   
992.
近几十年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已申报并完成不少文艺理论课题,几乎涉及文艺理论的方方面面。如果按照这种发展速度推算,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就应有很大发展。但在事实上,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却是差强人意的。一是不少文艺理论家在文艺理论研究上没有根本突破,而是以更为精致的形式重复着过去的文艺思想。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中国文学组副组长、文艺理论家王元骧十几年前提出的审美超越论就比较典型。  相似文献   
993.
古典名著《红楼梦》凭借丰富的文化意象,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策略,发现两个译本在目的语中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方面发挥了截然不同的作用。杨译本忠实再现了其中的文化意象,真正发挥了"文化传真"的功能,从而真实地构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身份。相比之下,霍译本则在很大程度上篡改了其中的文化意象,造成原语的"文化失真",从而扭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异化法处理文化意象是在异域文化中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94.
人类的发展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一个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现实,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价值反思与价值批判,揭露出工人阶级的异化情况。从价值哲学维度加以分析,在异化劳动这一"人的解放"的缘起基础之上,他将无产阶级视为"人的解放"的主体,最终主张"人的解放"是要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这可以为处在价值困境中的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种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995.
江南市镇有着辉煌的历史 ,工商业高度发达 ,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明代中叶以来就出现了经济的转型 ,市场经济繁荣 ,早期工业化成就引人注目。这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土壤 ,培育出来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 ,具有相当深刻的历史内涵与认识价值 ,有重新检讨的必要。民间信仰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不能以“封建迷信”这种似是而非的套话予以否定 ,以民间信仰为形式的迎神赛会成为民众的狂欢节 ,而延续数百年 ,化作小传统中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至今仍有着生命力。奢侈风尚既是经济繁荣、社会富庶的产物 ,又是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富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官员的“禁奢”主张 ,以及文人斥为“世风日下”的哀叹 ,是逆潮流而动的迂腐之见。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996.
分析了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我们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内在心理机制.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等精神现象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7.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在中国政治史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就是政党政治、议会斗争的出现和活跃.民初的政党政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其兴衰的历程及自身的特点.这种状况的出现,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并与辛亥革命引起的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民初政党政团分分合合的结果,形成了四大政党,其中国民党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中国,政党政治却被严重地异化了.资产阶级欲以政党政治来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实现,但结果却走向了反面:资产阶级没有得到政权,其政治利益也受到了严重侵害,又将资产阶级自身的弊病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998.
邓小平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他以毕生的精力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几十年如一日 ,真正做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本文拟从国际共运史实入手 ,从邓小平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捍卫和实践捍卫两个方面 ,证明邓小平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卓越捍卫者。  相似文献   
999.
盖伯琳  吕进军 《河北学刊》2005,25(3):132-137
道德是对人现存性的内在超越。具有现实性的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的统一体。人性于道德有本源意义。人的三重属性是进行低、中、高三层次道德建设的客观根据。根据人性明确道德建设的层次、内容和理由等是道德建设的第一层面。道德建设是在与人性的幽暗面作斗争。因此,仅仅靠认清人性,用以颁布道德律令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必须借助于既基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信仰。信仰为解决应然与实然这一道德的根本矛盾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担保,具有本体的价值。将信仰重构作为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是道德建设的第二层面。凡是道德的必是信仰的,但是并非任何信仰都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依助的对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华融为一体的哲学信仰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是道德建设的第三层面。  相似文献   
1000.
友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最具创新性的概念。友善信仰作为基于内在善意的对他人宽容友好的情感态度以及基于爱心的助人为乐的实践行动相统一的内在德性,知与行相统一并由知而行、实然与应然相统一并由现实而达理想、自觉与自愿相统一并由自觉而达自愿是友善信仰的重要特征。友善既有其现实之物质基础,它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由此而带来的人际关系和谐诉求的客观反映,特别是它顺应了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人性自我完善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友善还有其我国传统德性主义之文化基因,它在传统文化中有其“仁者,人也”这一以德立人极的本体论根据,有其“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价值论依据以及对“和为贵”的处世智慧的传承。友善的现实根据和文化基因的有机融合是其能够被提升为核心价值观并最终为最大多数人所信仰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