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5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8篇 |
劳动科学 | 7篇 |
民族学 | 309篇 |
人才学 | 36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026篇 |
理论方法论 | 161篇 |
综合类 | 1907篇 |
社会学 | 184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239篇 |
2012年 | 277篇 |
2011年 | 313篇 |
2010年 | 302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48篇 |
2007年 | 201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8-26
湖湘民间信仰是一个历史的建构过程。本文通过历史分析,考察湖湘民间信仰建构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渗透与互动,进而完成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2.
刘道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7,16
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有祭厉与施孤习俗,这一祭祀制度与民间习俗,蕴含着对无辜夭折者的人文关怀或终极关怀,对涵养整个社会的仁孝之心、慈善风气,具有显著作用,并且与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关怀弱者"、"人权"等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3.
范迎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58-62
风险社会作为一种新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作为精神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质疑和边缘化搁置。风险社会的反思性、个体化危机等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的产生。为此,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下,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客体、微观传播场域来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4.
王玲玲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1):12-14
在瑶族信仰中,雷神是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其关键职能就是生殖功能,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即为繁衍生命和丰饶农业.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诸神中雷神在瑶族中占的地位十分重要,瑶族先民把生殖的祈盼寄托于雷神,雷神的生殖功能通过许多文化形式来体现,如洪水神话、祭雷仪式、禁忌等. 相似文献
115.
桃的种种特性使其在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了时桃的灵物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信仰,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桃文化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6.
鄂崇荣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48-52
土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和运作深受土族民间信仰的影响,习惯法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禁忌、仪式、巫术构成,而神灵观念和内心的信仰是土族习惯法最主要的来源,各种禁忌、巫术直接推动着土族习惯法的有效执行。同时,土族习惯法又维系着民间信仰的内在结构,强化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7.
王荔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131-133
法律信仰的建构,民众的守法精神固然是根本,但只有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对“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是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其前提基础和内在动因,以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在中国法律信仰的建构道路上,并非是民众,而是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应当担负起特殊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8.
周文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信仰,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处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双重境况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重的挑战。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是我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科学理论和科学信仰的统一。今天强调信仰重建,旨在反思我们以往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失误。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信仰底蕴,以达成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铸。 相似文献
119.
赵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3-166
科幻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以描写科技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为主要内容,表现未来世界的状貌以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等。科幻文学因其特殊的形式而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其幻想文学的属性令其具有幻想之美,而其科学性则又以科学的手法给这种幻想设上一定限制,所以科幻文学是以科学为想象基础的幻想文学。科幻文学源于人类的想象,因此表现出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敬畏,这便使科幻出现类似宗教的信仰情结。 相似文献
120.
戚杰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65-69
信仰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不仅是共产党员,还包括普通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是共产党员、普通大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过程。当前,需要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