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6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1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03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19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1886篇
社会学   17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长篇纪实文学《杨开慧》以杨开慧洞藏日记手稿为线索,带我们走进烈士可歌可泣的风雨人生,还原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成功塑造了一个真实、鲜活、生动、感人的杨开慧形象,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由挚爱悲情与信仰热血铸就的女性传奇。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视角,调研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价值准则的理解和践行状况,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培育和建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特点,最后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信仰培育全过程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中国崛起的口号现在很盛行,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似乎也印证了这个口号。一时间,盛世中国气象俨然成为事实。但是,当下中国的另一面是:文化乱象、信仰真空、社会道德滑坡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54.
当前,研究道德信仰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但多数都是从社会整体出发,较少具体到当代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中坚,树立和坚定道德信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关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具体进程。因此,考察他们道德信仰缺失的现状及其症结,剖析其多元成因,并探讨建塑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对策措施,就成了一种必然。本文试就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作一梳理与概括。  相似文献   
55.
大学生阶段正是青少年建立人生信仰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建立的人生信仰就代表着我国未来的信仰,对大学生人生信仰的正确引导和给予其良好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新闻报道是当代大学生看世界的一扇窗,构成了大学生认识世界的外部环境。新闻报道具有客观性,但是也带有主观思维,新闻报道和评论如果不能正确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无法构建一个和谐的外部舆论环境,给大学生个人和国家的未来都会带来不确定性,所以应该加强对新闻报道伦理的监管,利用和谐的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相似文献   
56.
"盘瓠传说"是主要分布于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族源神话,在正史、方志、文人笔记等文本中皆有反映,体现了华夏族对南方蛮族的表述与认知。但作为少数民族,在以汉族为主流话语权的历史时期,苗族、瑶族、畲族先民通过自身的话语以神话塑造自己的祖先形象,成为信仰。从"盘瓠传说"中,我们看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多民族多面向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人们共同体的整合与分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7.
维特根斯坦的宗教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宗教需要激情信仰,不能也无需采用理性论证的方式来检验宗教教义的合理与否、宗教体验的真实与否。二是宗教活动包含三个层次:信奉、参与、言说。以信奉宗教为基础,具有一定"家族相似性"的信徒,自愿参与到宗教活动的"语言游戏"之中,成员互动、遵守规则,最终使用有意义的语言言说宗教。三是宗教作为一种"生活形式",能够给予人生意义,但既不神秘,也不是必须选择的途径。对于是否要拥有由宗教赋予意义的人生,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58.
斯文·赫定是瑞典籍的世界探险家,先后多次前往中国进行科学考察,并自诩其已与中国结婚.1927-1936年,他率领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进入中国的内蒙古、新疆等内陆地区进行了为期八年的考察,在日记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社会生活见闻.本文结合其日记记述,辅之相关史料,论述民国初年内蒙古西部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生产活动、民众信仰、社会生活等.  相似文献   
59.
苏凤 《理论界》2012,(2):110-112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帕特里克.唐利维的小说《姜人》以"愤怒的青年"的书写方式突破其一贯的创作风格而转向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回归,塑造出一系列挣扎在尘世与灵魂、爱情与欲望之间的人物形象。唐利维通过"愤怒"的书写、边缘人的身份和信仰上的流浪汉三个方面表达了其创作的艺术观和深刻的社会关注,体现了作为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60.
数字不仅仅是计量的单位,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被憎恶,或被喜爱,并形成数字信仰。但由于民族、地区和各国家的文化不同,数字信仰也各有异同。在韩国,主要存在数字3,7及"三七21"的数字信仰。受原始西伯利亚地区巫俗文化的影响,3被认为是象征宇宙的数字,代表了完美结构;受原始天体崇拜影响,加之接受中国农业文化中的月亮信仰,数字7被认为是生命的周期;由于从西伯利亚南迁至韩半岛,其文化空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数字3信仰与数字7信仰相结合的现象,因此出现了"三七21"的数字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