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1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96篇
管理学   1653篇
劳动科学   308篇
民族学   313篇
人才学   322篇
人口学   303篇
丛书文集   2899篇
理论方法论   559篇
综合类   6435篇
社会学   899篇
统计学   39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628篇
  2012年   656篇
  2011年   899篇
  2010年   921篇
  2009年   977篇
  2008年   1722篇
  2007年   1196篇
  2006年   795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伤逝》是一篇具有学术诱惑性的小说,鲁迅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坦露了自己思想晦暗的一面,因此它也最能揭示鲁迅在这一时期的精神困境。小说借助一段失败爱情叙述了一次失败的启蒙,反映了鲁迅启蒙思想深处的犹疑和矛盾。这也使整篇小说为一种沉重的忏悔氛围所笼罩,这一方面源于鲁迅思想深处固有的那种负罪意识,同时它又加剧了鲁迅的负罪意识。寂静和空虚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它直接指向了鲁迅思想深处的虚无和绝望。小说中这些因素交错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鲁迅早期的思想困境,也给鲁迅的启蒙话语蒙上了一种独特的悖论色彩。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分析了“和”的语源义,并从语源义总结出“和”文化的内涵,探讨了“和”文化的文化伦理内容和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要求,认真落实这一重大战略要求,是我们全党全社会共同的任务。  相似文献   
994.
李金齐 《兰州学刊》2008,(12):152-154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的科学定位表明我们党在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有了新的认识和现实解答,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其实质是激发人的文化创造力,满足人的文化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其基本途径是大力推进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95.
作为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体间性"的基本蕴涵是杨春时在对西方哲学发展的阐释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主体间性文论侧重于对文学的性质进行生存论意义上的界定,而缺乏诸如认识论意义上的明确的揭示,它无法阐释文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同时,这一思想形态也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泛化倾向,没有认识到主体的历史规定性问题。对学界而言,在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上,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当前中国的一般历史状况和特定的社会情势下对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作出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6.
儒家和谐观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文化史上先哲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也是儒家竭力倡导的人生准则。“和”的思想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之际、人际关系和身心平衡的和谐理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庸”的人生哲学,都强烈地模塑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世界。如何认识儒家的和谐思想以及如何阐扬其当代价值,无疑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自近代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以来,数代中国哲学家就共有一个理想,即创造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并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进而产生重大的世界影响。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来说,现在需要做的更真实的工作是如何去寻求、建构、凝练当代哲学的中国元素,找到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为此,无论是对中国哲学史自身的研究还是要实现某种"创造性的转化",首先要有对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的主体自觉,更要有对研究者自身的主体自觉,而基于中国哲学自身特质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来说也必然要求一种心灵的修养和实践。  相似文献   
998.
文化自觉与理论自觉密切相关,文艺发展与文艺历史难以切割。从文学史的理论境界可以窥见文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也可以看出文学史书写者的理论视野的宽窄及理论素养的高下。本文认为:从大历史观出发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是必要的,可行的。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撰写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其中,理论缺失或弱化理论而造成的浅薄、狭隘、失准、机械、堆砌、克隆等形态的文学史纷纷出笼,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理论品格建构确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本文从重写文学史的经验回顾和弱化文史理论的诸多现象分析入手,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理论品格的缺失和建构问题,并提出了两点设想:一是亟待完善相关思考,进行"跨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即"大现代"文学史)的有机整合,使之具有学科、专业建设的意义;二是要从理论层面深刻把握住"现代性"的"兼容"特征,在总体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中进行适当的扩容,达至文学史编纂的"三通境界","磨合"或创编出恢弘大气、富含启示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999.
中西道德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维护该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作为教育目标之一。人的认识是通过比较而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区别,进而鉴别事物的本质和特点。虽然西方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上有着本质区别,但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反映一般教育规律的成分,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了解西方国家德育的特点,通过比较、鉴别、融合,可以加深我们对德育普遍性规律和共同本质的认识,促进我国德育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000.
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维吾尔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具有特色的古籍文献。这些古籍文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构成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维吾尔文化学界不断探索并力求实现的目标,对于继承和发扬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价值、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特点、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的建设等问题作了概要性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